古云谷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7章仁慈皇孙,家有美妻好种田,古云谷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朱棣早期的势力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也就是史称“永乐大帝”就是他。朱棣生于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由于彼时朱元璋和陈友谅激战正酣,都没有时间看一眼朱棣就又上了前线。朱棣的名字还是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旧历年底,朱元璋准备明年就要正式登基称帝的时候才起的。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燕京北平。当是朱元璋的用意就是看到前朝灭亡主要就是因为君弱臣强,所以把儿子们派出去各占一方,这样就把权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家大业大儿子多就会出现一个问题,谁都想将来接老子的班登上大统。所以几个儿子私底下明争暗斗的厉害,太子朱标死后情况更严重,朱元璋一看不如就把孙子朱允炆扶持上来,打消其他王子的野心。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秦王死。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前夕,晋王死。这时候的局势在消失了这两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就以朱棣为大了。这时朱棣的羽翼已经丰满,不但有久征惯战的护卫军,权限上也早已超出了“列爵不临民”的规定了。朱元璋把朱棣看作维护朱家皇朝的一个支柱,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同时也因为他的势力过大顾虑会对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产生威胁。朱元璋临死时告诫:“燕王不可不虑”,并下遗诏:“诸王临国,毋得至京。王国所在文武吏士,听朝廷节制。”正显示出他的这一忧虑。

朱棣为什么必须反?有两个原因

其一:朱棣觊觎皇位已久,从早期几个王子明争暗斗就能看出来,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死,秦、晋、燕王无不窥伺皇位,但朱元璋接受了学士刘三吾的建议,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孙,以杜绝诸王对皇位的觊觎。

朱允炆初登大宝,势力未稳固。所以此时反有利条件占优。

其二:朱允炆的操之过急,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即位,遗诏诸王在封国,不得到京师奔丧。燕王朱棣自北平去南京,因朱允炆诏令而停止。这一招是朱元璋临死布下的妙棋,就怕趁着朱元璋刚死,朱允炆立足未稳,几个叔叔趁势造反引起天下大乱。

之所以说朱允炆操之过急是因为“削藩”,朱允炆用齐泰、黄子澄之议削藩,在继位不到一年时间,把周王、岷王、湘王、齐王、代王先后废掉。势力最大的朱棣这时候已经感到了那把明晃晃的屠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果然朱允炆令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掌北平都指挥使司,以谢贵控制北平(今北京),另以都督宋忠、徐凯、耿瓛屯兵开平、临清、山海关一带,并调检燕府护卫军士,加强对燕王防范措施。朱棣这时候假称有病,暗中则加紧练兵。他还利用燕府崇深之便,赶制军器。

这才有了后来的“靖难之役”,朱允炆下落不明,朱棣登上皇位。从朱允炆对待各位叔叔的态度看来,这位爷也不是心慈手软的人,并且从他器重废物李景隆就能看出识人能力和父亲爷爷差距太大。即便是没有朱棣的成功篡位,他对于大明的贡献也不见得会有多大。永乐大帝对于后世有一部《永乐大典》留存于世,这是一部规模空前的大型类书。全书22937卷,其中仅目录就有16卷,共11095册,总计约三亿七千万字。自先秦至明初,所引书七八千种之多,保存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极为珍贵。并且朱棣对于明朝这段时间开疆拓土功绩极大,就和平头哥一样,不是在战斗就是在战斗的路上。他所处的时期被后人称为“永乐盛世”。我想朱允炆做不到这一点。

这其实是一句废话,这个世界上有仁慈的皇帝吗?仁慈只是表面现象,在权力斗争面前人都是十分凶残的,只要坐上皇帝的宝座,再仁慈的人也会变得心狠手辣起来。

都说朱棣早就有造反的意思我不认同,我认为朱棣是被逼反,朱允文削藩的号角已经吹响,削藩的刀已经架在朱棣脖子上,他不反就是死,即使朱允炆心中不想杀也经不起黄子澄、齐泰等大臣的劝说。

方孝儒是读书人,应该算仁慈吧,但其实他的心毒的狠,害了他家九族还不算,还把本与他无任何亲戚关系的十族都拉上替他陪葬,他倒可以留名万年了,可那些因他而死的人留下啥了?既然他打算以死铭志,为何不早些自杀?在朱棣抓他时激烈反抗一下不就死了,偏偏要拉几万人为他垫背。

这些读书人口中的仁慈都是假仁慈,杀起人来眼都不眨,曾国藩被读书人称为近代圣人,但对待乡民可以说凶残之极,只要乡民稍有不满立马就杀,被他杀掉的湖南老百姓不下几百万,因此在湖南民间落了个曾剃头绰号。

汉文帝算是个仁慈的人吧,可他坐上皇帝位后怎样对待周勃拥立他的功臣?最有名的宋仁宗,在废郭皇后时也心狠如铁,范仲淹等一帮大臣几次求情都不行。

任何仁慈都是相对的,读书人口中的仁慈只对他们自己有利,我们现在来看雍正皇帝的三项改革对老百姓来说是最仁慈的政策,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每一条都是为减轻老百姓的负担,但每一条又都是针对官员和读书人的,所以雍正就被读书骂成最毒辣的皇帝。

朱允炆和朱棣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削藩的最终目标就是朱棣,即使朱棣解除全部护卫,甚至换换藩地也不行,有他存在朱允炆就会睡不着觉,那些大臣们会认为他就是颗叛乱的种子,只有朱棣死了所有人才会放心。就象韩信和刘邦一样,只有韩信死了刘邦才最放心。

朱棣能出任大明朝的总裁是历史之幸,否则明朝不过五代蒙古必会卷土重来,以朱允炆的治国手法必会重文较武,国都远在南京这个繁华脂粉之地,后世皇帝肯定会象历史上的南朝一样不思进取,这样北疆必然武备渐渐松懈,到时蒙古人一冲而下,北京又失,只要北京失守,华北自然守不住,即使明朝全力抵抗,也会落得和南宋一样的结局。

北京地区从北宋以来就成为中国历史的风暴眼,谁占有它谁就占据了历史的主动权。北方的游牧民族和东北的渔猎民族,已经不是唐朝以前那些游牧民族的政权组织管理形式,已经吸取了汉人政权的许多先进管理经验,中原政权很难对付。所以草原民族只要占据北京,进,就可占领中原,退,可守住漠北。同样汉族占据北京后,进,可驰骋漠北草原,退可守住长城一线。这个时候谁失去了北京,谁就失去主动权。

,朱棣不反,朱允炆必杀之。这就是朱棣反的一个理由,坐皇位者没有什么心慈手软之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豪门小说相关阅读More+

戏精重生:本宫只想做咸鱼

清风挽柳

殿下每天都在恨嫁

也辞

我们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修仙

方小包

我在红楼养黛玉

落鹄九啭

万古之王

快餐店

长夜终有灯

柠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