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的命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32章 人之将死,死不悔改(求支持,求订阅),这个大明太凶猛,无语的命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尽力了,当年,你对大明尽力了吗?”</p>
当年我不负大明,可大明如何待我!</p>
洪承畴挣扎着想要喊出来,可他终究还是没有喊出来,而且乞求道。</p>
“昨日之事,今日不再提了,秋涛,只要你答应筑路止于伊犁之东,从此之后,西域就是大明的西域了,我蒙古让西域予大明,如此交好大明,难道还换不来你们的让步吗?”</p>
“西域,本就是汉唐故土,大明想要取之,便能取之,何来相让之说!”</p>
陈子壮冷声说道。</p>
“秋涛,难道,难道,你,你就当真不能让步吗?”</p>
洪承畴看着陈子壮,轻声祈求道。</p>
瞧着他那副可怜模样,陈子壮长叹口气,终于还是说道。</p>
“筑路条约,可以先定议哈密至伊犁铁路以及其支线,至于其它,容以后再行商谈。”</p>
陛下所希望的,不也是先修这条铁路吗?至于伊犁以西,一步步的来吧!</p>
心叹一声,陈子壮便告辞了。</p>
在陈子壮离开后,房间里没有一丝声响,包括伊犁将军在内的众人都在静静地看着洪承畴。</p>
“告,告诉大汗,臣,臣不负大汗……”</p>
说出这句话时,洪承畴的心里,辛辣苦甜,样样都有。不负大汗,可是大明呢?</p>
大明……哎!</p>
终于,洪承畴又努力把手伸起,指了指陈昆,然后开口说道。</p>
“条,条约要尽快签字,省得他他陈子壮反悔……”</p>
陈昆连忙答道:</p>
“卑职知道,卑职知道!”</p>
“那就好,那就好……”</p>
洪承畴的脸上露出一丝浅浅的笑意,头一歪,倒在床上上,陈昆忙去扶时,脖颈已经僵硬了!</p>
“老中堂!”</p>
洪承畴死了,到死还念叨着他所谓的“大蒙古”,到死……也就是个汉奸而已!</p>
次日上午,作为副使的陈昆都没有来得急处理洪承畴的身后事,就匆匆与陈子壮签订了条约,在条约签订后,他们两人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阵,但所有人都知道,自此之后西域,实际上已经属于大明了。</p>
…………</p>
大队人马,正穿行在天山脚下。</p>
如果从天山上的处高峰之上向下看去,就会发现这支向西行进的队伍是如此庞大,向西一眼望不到头,向东一眼看不到尾。浩浩荡荡,绵延不绝……</p>
其实,这是不存的。</p>
事实上,在过地去的十几年里,每年都有移民西出嘉裕关过哈密、越天山,行进在广阔的西域土地之上,源源不断的移民就这样以最原始的方式不远万里迁移到广阔的西域。</p>
这不是一支由战士和流放犯组成的移民大军,而是一支由无数妇孺和平民组成的队伍。这些移民扶老携幼,拖家带口的离开了家乡,他们卖掉了家乡仅有的一点土地、宅院,换上一辆大马车,这种长达五米有余的大马车上,装着移民们全部的财产——农具,粮食,书籍,一个四口之家需要1000多斤的食物,高梁、小米和面粉,他们还带了一些基本的炊具,如水桶和铁锅。他们们没有足够的空间来放置许多花哨的物品,他们只能装两到三套结实的衣服,他们带着油灯,一路带着线膛枪,其他物品包括帐篷、床上用品和基本工具,如斧头和铲子。在两匹马的挽拉下,一步一步的缓缓的西行。他们会以每天约50到80里的速度向西域爬行。</p>
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他们需要长达五六个月的时间,才直到抵达目的地。</p>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每年都有超过两三万人移民西域,在通过这条西域之路的移民中,只有大约50000人实际上结束了他们在西域的旅程,抵达了高加索、伏尔加河畔。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从哈密直到亚伊克河(乌拉尔)之间的主要路线上散落开来,沿着通往波斯、巴格达的路线分开行驶。最终,约有20万定居者沿着南下小径,沿路散落在各地。</p>
而那些移民们在定居之后,无论是选择垦荒,还是放牧,他们都会给国内的家人写信,尤其是女人们,她们的信件在牵回家后来,会在地方的报纸上,甚至南京的报纸上发表,西域的广阔与富饶无不是在说服着许多人加入其中,几乎没有人会怀疑,他们能够在西部旅行中生存下来。</p>
一开始的时候,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或许,用这句话来的形容这一切再恰当不过。在这条马踏车压的道路上,不仅留下了车辙,而且路两边还散落着人们沿路丢弃的物品。这些物品包括书籍、炉子、箱子和其他重物。</p>
和很多人一样,移民们会在嘉裕关或者哈密卫等待着和其它的移民汇成一队,毕竟出门在外有个照应总是好,很快他们就会结队西行,零散的移民会在那里变成大队的移民,有时候一支移民队伍可能有上百辆车,多达四五百移民,这些移民就这样浩浩荡荡的沿着这条人们踩出来的路,一路西行。</p>
而在那里,他们能够开始新的生活。</p>
出关是西域,关内则是中华!</p>
不知道什么时候,孙嘉诚就停下了车马站在了站边的高处,望着大队车马从他的身前通过,走向西域,回望嘉裕关,他的眼眸当中,已经满是泪花。</p>
“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无故人啊……”</p>
在他感叹这时,有人从关内骑马而出,到了他的身边下,勒住马冲他笑道:</p>
“孙老弟,你们读书人,就是矫情的很,又搁这感慨呢?”</p>
看了眼那来人,是在关内认识的陕西人孙林茂,他们一个山西,一个陕西,虽然不是一个地方的,可却也认了亲友。</p>
“出关是西域,关内则是中华!”</p>
孙嘉诚叹道:</p>
“待我们出了关,就身不在中华了......”</p>
孙嘉诚家境贫寒,读书一直读到省学,但是却没有拿到奖学金,不得不放弃学业,和其它人一样,他选择了背井离乡。</p>
尽管乾圣对普通百姓不像军户那样有“长子继承制”,但乾圣朝却有“分户令”,那是源商秦朝的分户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虽然大明没有倍其赋,但是却加重了徭役,倍其役,比倍其赋更狠,毕竟,对于百姓来说,更为繁重的是徭役,更让人恐惧的是——还不准百姓用银子顶役,这意味着他们要实打实的负担繁重的徭役,所以分家也就成了再自然不过的选择。</p>
对于家境贫寒的孙嘉诚来说,面对十几亩薄田的家业,他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与大哥兄弟分家析产,一个是迁往他地,背井离乡。</p>
其实,这也没什么,毕竟,现在的大明移民他地早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了。</p>
“身不在中华?”</p>
孙林茂哈哈大笑道:</p>
“孙老弟,你瞧瞧你说,咱们是什么人?”</p>
“咱们是大明人......”</p>
孙嘉诚说道,</p>
“既然如此,即便是出关咱们仍然还是大明人,还是中华之人,日月所至皆是明土啊!”</p>
说着话,他又看了一眼嘉裕关,说道:</p>
“这关上的是大明的话,出了这关……额们举的还是大明的旗,又岂不是中华之人!”</p>
(https://www.yqwxw.cc/html/114/114576/686648996.html)</p>
www.yqwxw.cc。m.yqwxw.cc</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