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十五章 事实胜于雄辩,明末之天降神兵,面包果,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接着杨廷麟不顾众人叽叽咋咋,又说起神兵卫准备去南洋购买粮食,三艏大船外加几艏福船和盖伦船,一个往返据说可以载运百万斤粮食以上,这还是初期,因此此地百姓不说人人富贵,但丰衣足食绝对不是瞎说的,一席话又引来一片惊叹,连崇祯又被惊到了,高师成他们经常提起这些事,可一直是听说,没有见到实据,今天杨廷麟作为大明天津父母,说出这样充满豪情的话来,不由得大家不信,让这些久居庙堂的高官说梦话都不敢这样说的,一句话,人家根本没有什么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与大明天天愁百姓饥荒激起民变完全是天上地下,而究其原因,一个是高产作物推广,一个是大量失地农民以工代赈,还有一个就是取食于海洋,这里面所涉及的东西,很多官员原先都是反对的,可现在天津的实践摆在这里,无话可说,无话可说啊。
崇祯仔细听着每一句话,从杨廷麟说话语气都可以看出,天津这个几成不毛之地的城池,已然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重新焕发生机,甚至比京师都更加繁荣,而且只会越来越好,他看了看两旁的官员,眼神分明在说,你们不是一直拦着朕不让来吗,现在了解了这里情况,知道差距了吧,知道来这一趟绝对值得吧,接下来崇祯又问了百姓做工每月收入,务农收入,杨廷麟所报出的数字无一不让众官员惊叹,这哪是讨生活,分明是小地主小商贩的收入,一人当兵做工务农能养活一家,难怪一路所见人人神情风发,连呼喊万岁的声音都比别处要高,要是大明处处都如此,那圣人所说王道乐土不就是这样的吗?!哪还会有什么造反民变这些澳糟事发生?
皇帝很高兴,提出想要去百里外的塘沽再看看,诸多官员立马醒过神来,已经出宫一整天了,天都快黑了,再去百里之外,那岂不是要在此驻跸?可这里不是京师,即使有几千人护卫,终究还是放不下心,于是所有官员都反对,说天色已晚,下次再去不迟,得赶紧回京云云,连随同而来的高师成也认为不需要如此匆忙,天黑之后也看不清楚,不如暂且回宫,反正都在这,早看晚看都一样,其实高师成他们主要是没有让皇帝住宿的条件,塘沽初创时期,都是一切从简,真要接待九五至尊的皇帝的确没有合适的地方,所以顺水推舟,跟着众官员奉劝皇帝回京。
这次皇帝没有矫情,天色已晚,再不回去恐怕宫里又要折腾开,反正来一回就有第二回第三回,时间还长,不必急于一时,于是收拾行装,率一众官员离开,高师成还特意调来两辆大客车,让这些骑不了马的官员一起乘坐,骆养性两千多京营锦衣卫开道,一路颠簸,到皇庄是天已经黑了,就见路旁火把明灭,十几个劝阻官员还跪在那,崇祯不禁哑然失笑,这帮迂腐,又拿出当年大礼议死谏的劲头来了,也不怕在这里跪死,当下命令锦衣卫将他们搀扶上大客车,有几个还能坐下,有几个一上车就趴在车里过道上不起来了,累,累啊,在严寒天气跪在外面半天,你来试试?没丢掉性命就算是神佛保佑了!
京师城门口周延儒等一帮大臣都在翘首以盼,皇帝出巡一天多了,已经酉时将过,再不回来,他们真要赶去皇庄问讯了,当远远看见灯光火把闪烁,马蹄声声,所有人都松了口气,该是皇帝回来了,赶紧命令打开城门放下吊桥,几千人护卫着几辆神车鱼贯而入,已经宵禁的京城一下子人马沸腾,家家户户紧闭门窗,深怕外面出事连累自家。
第二天该是大起的日子,皇帝没来,数十位位高权重的大臣都告假没来,只剩下一帮做不了主的官员在那叽叽咋咋,勤政的崇祯不上朝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再这样下去,恐怕这朝政议事就要名存实亡了,有几个官员挑唆,推举了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去宫门口要求觐见,理由是皇帝疏于政务,有违列祖列宗祖训云云,要求皇帝赶紧打理朝政,千万不要学他哥哥天启,牌子奏折递进去了,可就是不见皇帝有任何回应,气得这些官员不停跺脚,还是闻讯赶来的周延儒亲自出面,说皇上昨天出宫累了,正在修养,不是皇帝一个人如此,几十位朝廷重臣都累得不行,很晚才回京,现在都在家躺着呢,现在国家蒸蒸日上,不比往日诸事繁复,难得休沐一两天也是应该的,大家也别在这里等着了,都回去该干嘛干嘛去吧,总算是勉强把这些刺头赶回去了,不过此事更说明了朝臣担忧的事,就是皇帝开始惰政昏庸,有向正德皇帝靠拢的倾向,所有人还是抱有对崇祯的期待,希望他能幡然悔悟,最差也不要向天启皇帝学习,不然就惨了。
崇祯可不是这样想的,他昨天回来几乎一夜没睡,被高师成他们洗脑,又亲眼看见皇庄和天津的变化,以前自己一直犹豫的祖制,是否还要继续下去?事实胜于雄辩,能让百万一无所有的流民安居乐业,真不是哪个朝廷大嘴能做到的,里面几个关键,海贸和税收,加上高产作物的播种,和大明处处饥荒形成鲜明对比,江南官员天天叫着不能与民争利,税收年年减少,还闹起了饥荒,国家财政捉襟见肘,可天津怎么就能天翻地覆?而且众多东厂耳目锦衣卫密探回报,民间商户富户并无怨言,足可见满朝文武都在做戏,都在欺君,难怪当年皇兄坚决不上朝,反利用魏忠贤收矿税商税,原来自己才是真的冤大头一个,十数年来一直被东林党忠君爱国所迷惑,自己为国家宵衣旰食,他们一帮富商养活的官员花天酒地,导致江山不稳社稷蒙灰,若不是天降神兵,拨云见日,恐怕这皇帝位置还能坐的住坐不住都难说,想想都后怕,至于今后还要不要上朝去面对这帮吃里爬外的,已然毫无感觉,你们想在宫门外闹多久就闹多久,反正朕是想通了,有你们不多,没你们不少,只待皇庄那边准备就绪,朕第一个就要强行收税,管你们哭爹喊娘!
诸多跟着去了趟皇庄和天津的大臣也开始意识到问题的严重,自己以前只听下面富商一面之词,认为商税害民,开海助倭,可短短一天的见闻,天津市面的繁华超过京师,太平盛世也不过如此,那所谓与民争利在事实面前不堪一击,杨廷麟在神兵卫的撑腰下,敢为天下先,一年多下来并无大的错处,反政绩卓异,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他们绝不是傻子,可以看出他们都有赞同的倾向,朝廷大半能臣干吏不反对,那就很说明问题了,皇帝多日来的举动,尤其允许天津特事特办,那今后的朝政肯定会有大的转变,自己是附和还是反对就需要细细思量了。
一次天津之行,起到了说破嘴皮子都很难改变的思想转变,这是穿越者没有想到的,无论是皇帝还是诸多官员,多少都受到了感染,这对于下一步推动大明整体的革新有莫大的帮助,一直以来代表江南富商利益的东林集团也开始分崩离析,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再也掀不起风浪,这也是所有人都没料到的结果,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崇祯自己在这一刻下定了决心,不再被一帮说书先生牵着鼻子走,更多地去接触和了解现代意义上的治国理念,最终成为了一代中兴之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