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中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五章:蒲松龄的差事(上架求首订,2),锄清,酒中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驴蛋不识字,不懂什么家国的大道理,但是,他是真的在陛下这里感受到了温暖。
一个月之前,他还吃不饱穿不暖,自从来了陛下这里之后,衣服穿的是陛下发下来的工服,天冷了,还有棉服给他们避寒。
住的是陛下让工匠专门给他们修建的房屋,虽然是上下铺,但是,也算是有了遮风避雨之所了啊!
吃得是陛下派人给他们做的饭菜,每隔一天更是能够见到肉食。
虽然说大都是河里的鱼肉,但是,这可是他之前不敢想的好日子啊!
赵驴蛋擦干眼泪,从今往后,他再也不会哭了,他要好好的过陛下给他的好日子!
“听说你力气大?”朱慈炯伸手捏了捏赵驴蛋的肩膀。
不过是大半个月而已,这家伙的肩膀上已经有了结实的肌肉。
“俺掰手腕,可以单手掰过作坊里力气最大匠人的双手!”
赵驴蛋刚刚还在悲伤,听闻朱慈炯询问他最骄傲的事情,当即咧嘴笑了。
“俺吃得多,但是,食堂那边卸货的时候,他们一次只能拿一包红薯,俺能扛五包,还比他们跑得快!”
……
“好!”
朱慈炯拍了拍这个比自己高了一个头的家伙“从今往后,你就跟在朕身边吧,军中的大纛手你知道吗?”
“大刀手?”赵驴蛋摸摸脑袋“砍人的吗?”
他咧嘴一笑“陛下你要是帮俺给赵铁匠养老,俺就去砍敌人!”
赵铁匠?
这是谁啊?朱慈炯有些发蒙。
他翻了翻资料,这才知道原来这人曾经被荆紫关的一个赵姓铁匠收留。
甚至,他的姓氏,也是跟随的赵铁匠。
“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好孩子!”朱慈炯笑了。
懂得感恩,这可值得培养啊!
至于脑袋不灵光——又不指望他上阵杀敌,再说了,一根筋之人才是最合适的猛将啊!
朱慈炯指着资料上的一行文字“这个你放心,赵铁匠在老虎沟火器坊里做事,只要是跟着朕的人,就算将来干不动活了,朕养着他们,朕给他们养老送终。”
“那成!”赵驴蛋见到对自己最好的赵铁匠也有了着落,当即答应了“俺拿刀子帮陛下你砍敌人!”
伺候在朱慈炯身边的刘公公,已经没眼看了,这个傻蛋,竟然不知道陛下是再给他前程么……
朱慈炯笑着解释道“大纛呢,指的是军中的主将旗帜,并不是杀人的刀子。
也就是说,你今后跟在朕身边,帮朕扛大旗就成。”
赵驴蛋挠挠头“反正俺不懂打仗的事情,陛下你让俺干什么,俺就干什么!”
“俺能吃,只要陛下让俺吃饱,您让俺朝东,俺就朝东,让俺朝西,俺就朝西……”
见到朱慈炯点头,赵驴蛋咧嘴嘿嘿的笑着。
面对这个混货的话语,朱慈炯也只能咧嘴一笑,头脑简单之人的快乐,就是这么简单啊!
……
当天傍晚,朱慈炯带着五百骑兵,直奔裕州而去。
张思源不放心朱慈炯,怕他又亲自上阵了,说什么都要让李挺然跟着。
陪同他们到来的,还有祭天那日,骑着毛驴到来的蒲松龄。
从南阳到裕州,不过是一百多里而已,骑马而行,子时不到,就到了裕州城下。
张大手持令牌,叫开了裕州城门。
众人在裕州休息了一晚。
……
第二天一大早,众人就启程朝着叶县而去。
这一代山路纵横,反倒只能下马步行。
……
“柳泉先生,你这是找了一房好媳妇啊!”朱慈炯弯腰站在山顶喘息两口,笑着对身边消瘦的年轻人开口道。
蒲松龄要比朱慈炯小了八岁,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二十八岁的小年轻呢!
只不过这个书生的体质可不太好,刚刚爬了一个陡坡,蒲松龄就累趴下了。
他一屁股坐在地上,喘息好一阵,才开口道
“是啊,陛下,学生能够娶了刘氏,的确是十辈子修来的福分!”
朱慈炯道“朕派人和你一并回去,将你全家都送来宛地,然后你就安心替朕做事吧!”
“能得陛下如此厚待,臣死而后已!”
蒲松龄感动极了。
一方面是动辄下跪,却屡试不中的异族。
一方面是待他一见如故,每每做事,都能触动他心中最柔软之地的同族皇帝,蒲松龄该怎么选择,已经无需言明了。
朱慈炯笑了“朕要你死干嘛?你的鬼怪故事,民人最爱读之,等你归来,朕告诉你一个快速印刷的法子,你去清廷区域,帮朕通宣吧!”
……
朱慈炯在内心里轻叹连连
这可是蒲松龄啊!
这人的鬼怪,那是畅销天下数百年的牛人!
就算是在后世,鬼怪,也少不了此人的影子,甚至银幕上最卖座的鬼怪电影,大都改编自此人的《聊斋》!
若是让这人去清统区贴小纸条,宣传反清,那效果简直比牛金星的狗屁“闯王来了不纳粮”还容易打动人心!
让蒲松龄去贴满清版的城市牛皮癣,就是朱慈炯一见到蒲松龄,就给他安排好了的活计!
蒲松龄并不知道笑眯眯的年轻皇帝,已经将他和城市里屡除不掉、层层叠叠的“老军医治百病”、“美艳少妇重金求子”相重合了。
他喘息一阵,才在赵驴蛋的搀扶下站了起来。
反观这一个微微刚见了几分肌肉的大个子,他一手扛着百十斤重的大纛,一手提溜着蒲松龄,竟然脸不红气不喘。
此子力气,竟然恐怖如斯!
“陛下,食君之禄,为君分忧,这是人臣的本分。”
蒲松龄觉得恢复了几分力气,挥手示意赵驴蛋将他放下来,他与朱慈炯并排而行,再次开口道
“臣下刚刚投身陛下,又正逢伪清大军杀来,臣下若是此时走了,别人如何看待臣下?”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