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还未弑虎先做虎皮”
云下初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十八章 还未弑虎先做虎皮”,论一个江湖大侠的失败养成,云下初见,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会被百姓和身边的师爷恨之入骨的官吏,当然是贪官。<r/>
<r/>
这位上任不到两年的县令,贪婪无比,升堂全凭心情,断案全靠银钱。据说这位县令家中靠着战乱发了一笔财,后来在新朝第一次科举中榜上有名,据说还不是末榜。腹中有诗书,手上也紧紧攥着钱。靠着祖上发财的天赋,县衙的账面也做的很漂亮,那县令在酒席上洋洋自夸:聪明人,就该聪明的发财,留下把柄的贪官,不算什么好贪官。<r/>
<r/>
县令也曾苦读过,也曾头悬梁锥刺股,也曾风尘仆仆布衣赶考。这一切为了什么呢?当然是为了光宗耀祖为了扬眉吐气,为了大发横财,为了民脂民膏。<r/>
<r/>
当地百姓被各种重税压得喘不过气,叫苦不堪。不是没有上告过,头一年,当地的一个乡绅挺身而出,越级上告了当地的知府。知府还算是明理,于是派了官员下级探查。<r/>
<r/>
无果。<r/>
<r/>
账面清白。税收原因合情合理。在一切合情合理的纸面条例上,百姓被倒打一耙。<r/>
<r/>
两个月后,那个上告的乡绅被发现逼死家仆,被依法关押,后乡绅在开堂审理之前在牢中自尽,发现的时候,颈部血喷溅墙面,瓷碗的碎片松松的捏在手中,眼睛睁的很大。乡绅是在夜里自尽的,左右牢房都是空的,据狱卒说,乡绅是趁他去茅房的时候打破盛饭的瓷碗的。<r/>
<r/>
因为是畏罪自尽,乡绅全部家产被查抄,家人四散。<r/>
<r/>
听到这里,容小龙猜测:“那个乡绅是不是被冤枉后来被杀的?那个所谓的‘被逼死’的家仆,其实是被杀掉的?”<r/>
<r/>
“不是的,”小杨先生说,“那个家仆是自尽的。县令给了那个家仆很多钱,多到足以让他的家人一生无忧的钱。换这个家仆一条人命。”<r/>
<r/>
容小龙恍然,看起来好像是个亏本买卖,可是后来县令冤死了那个乡绅,查抄了他的家产,这两厢一对比,县令也不是亏的。<r/>
<r/>
夹衫鬼说:“不止如此。乡绅死后不久,县令就接到了一封信,说那个家仆的妻儿在临县添屋置地,家仆的儿子还娶了妻,女儿出嫁,好大的一笔嫁妆。”<r/>
<r/>
这就是很直接的证据,以及乡绅逼死家仆的前因:乡绅发现家仆偷窃,家仆自尽,乡绅被抓。<r/>
<r/>
家仆罪证确凿,所获利者流放,家产查抄。<r/>
<r/>
好划算的一笔账,好漂亮的一盘局。<r/>
<r/>
容小龙听到此处,都已经有点佩服这个贪污的县令了。<r/>
<r/>
“这个县令这么聪明,一个小小的县城一个小小的七品芝麻官,贪的再多也有限吧?”<r/>
<r/>
夹衫鬼说:“小兄弟这你就不懂了,这叫‘闷声发大财’,又叫‘山高皇帝远’。”<r/>
<r/>
他说:“你知道我们那个地方有多偏?城中还好,城外的猎户和农夫夜里都能听到虎啸,山里有草药,有野兔,有人参,可是也有老虎和野狼。县与府之间隔山跨河,言语不通。好多年前,我们那里原本要从县郡改为改为州郡,结果要来上任的郡守在途中被猛兽给咬死了。”<r/>
<r/>
夹衫鬼唏嘘:“一大家子,不知是狼还是虎,咬死了郡守和夫人,似乎还有个孩子,吃的骨头都不剩下。只见到撕成碎片的襁褓。”<r/>
<r/>
这真是个强有力的例子,又具有说服力又惊悚。容小龙不再纠结,接受了。于是再绕回主题上去。<r/>
<r/>
“好,你们那个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很不容易遇到了一个偶然经过的江湖人,于是向他救助了?你们怎么求助的?直接求他去杀了那个县令吗?”<r/>
<r/>
当然不是。<r/>
<r/>
那个距离皇帝很远,有山有水有猛兽的地方连悦来客栈都没有,那个不知道打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的江湖少年,偶然的出现在这个地方。他形色匆匆,面上也无好奇之色,似乎并不打算久留,那样的浑不在意,给了小杨先生他们一丝慌张的希望。<r/>
<r/>
就像河水中划过手心的水草,你感觉触手可及,可是等到要伸手去抓,却眼睁睁的流逝于指缝中。<r/>
<r/>
何况他年纪又实在太小,没有达到小杨先生他们的预期值。比如,当丛林传来震声撼动,风吹草动之后,出现眼前的确实一只猫一般的小虎崽,那这一边已经弯弓代发的猎人,是动手,还是不动手?<r/>
<r/>
更何况,他们一开始所谓的求助于江湖人的路见不平,不过只是随口一说的念头罢了。<r/>
<r/>
偏偏就是这个随口一说的话,被上天的神灵听了去。于是来了一个江湖人。<r/>
<r/>
他们还记得当时一屋子的沉默,有人小声嘀咕了一句:“原来苍天真的有眼,不过就开了半边。”<r/>
<r/>
小杨先生很正经地回应了这句话。他沉默很久,说:“年年岁岁都有人求老天开眼,老天不会再垂怜我们第二次了。”<r/>
<r/>
那人崩溃,嘀咕变高了音调,言语中都充斥着对于这次垂怜的不满:“那为什么不垂怜的圆满一些呢?那还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能成什么事?”<r/>
<r/>
“再小也是江湖人,”里面有一人说,“能拿的起剑,砍的下头就行。”<r/>
<r/>
话糙理不糙。<r/>
<r/>
那个江湖少年只在此地停留一天,而神灵给的机会,只在这个晚上。神灵的机会给的匆忙,他们先前只抱怨,只许愿,只祈求,这一切都建立在毫无信心的基础上,所以并没有做过任何具体的准备来迎接神灵的福祉。<r/>
<r/>
在机会忽然降临的时候,纵然手忙脚乱,也要接住的。<r/>
<r/>
代表他们去见雁南声的,是小杨先生。<r/>
<r/>
到这一幕,在坊间流行的故事本里,往往是一幕很不错的文戏,没有多余的动作描写,仅仅只要靠着大段的对白就可以将故事情节推进一个。在这一段,就连说书先生都会趁热讲述下去,因为后续情节无需下回分解,只要是精通的看客,对于下一幕的场景怎么会不知道呢?<r/>
<r/>
那必然是江湖豪杰,热血沸腾,一袭夜装潜入府邸,怒斩贪官。而城中百姓,皆拍手称快。<r/>
<r/>
而此时此刻,英雄往往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r/>
<r/>
这事他的插曲,却是百姓的福音。<r/>
<r/>
这些通俗的话本,小杨先生也是听过的。<r/>
<r/>
容小龙说:“听起来是个俗套的故事。”<r/>
<r/>
小杨先生说:“不是。”<r/>
<r/>
并不是。<r/>
<r/>
他很顺利的见到了还是的雁南声。当然彼时,他对这个少年并没有什么过多的了解。他是个寻常的老百姓,他是个寻常江湖人。彼此都贴着千篇一律的标签。真实的人格都隐藏在那或无趣寡味或晦涩难懂的称谓后面。彼此都对对方的内在和过往毫无兴趣。<r/>
<r/>
在小杨先生看来,他们要的只是个江湖人。而那个江湖人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俊是丑,于他们都毫无关系。<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