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卿不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0166章 吾有道经,汝等且听之【求订7/11】,大唐黑脸神,因卿不定,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p>
敬玄对他的反问不加理会,继续说道:</p>
</p>
“是五色使人目盲,还是五色使人目明?”</p>
</p>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太平县伯莫非是想向贫道请教《道德经》不成?好叫县伯得知,此语出自《道德经十二篇》,原文是…”</p>
</p>
敬玄抬手打断他:</p>
</p>
“那么执今之道还是执古之道?”</p>
</p>
袁天罡一下了来了兴致,干脆转过身定定站在原地,打算与敬玄好好讲一下道法,略微一思索便开口道:</p>
</p>
“上古三代之治令天下万民得以生息,因此道祖提出法古…”</p>
</p>
正要侃侃而谈,结果又被敬玄给打断:</p>
</p>
“那么先有德,还是先有道?”</p>
</p>
袁天罡下意识的答道:</p>
</p>
“自然是先有道…”</p>
</p>
“那…”</p>
</p>
两人就这么站在道殿中央一问一答,很快就吸引了不少道士和香客的注意,纷纷围在旁边侧耳倾听,他俩人一个字字珠玑,一个有理有据,让不少信徒都面露深思之色。</p>
</p>
直到过了好半天,敬玄终于停止了发问,而袁天罡则以为他已经被自已的高深道法所折服,十分得意的摸着下巴上的山羊胡打算宽慰敬玄几句:</p>
</p>
“县伯不知而发问,求道之心诚矣!”</p>
</p>
没成想敬玄接下来的话让周围一片哗然:</p>
</p>
“简直一派胡言!本县伯刚才问的问题你竟然一个都没答对,怎么还好意思反过来教训本县伯?”</p>
</p>
袁天罡面色一僵,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讥讽自已道法不精,这无疑是在打自已耳光,山羊胡道长这下再也淡定不起来了,双指如戟,指着敬玄斥声道:</p>
</p>
“缪论!贫道耐心与县伯讲道,为何县伯三番五次刁难贫道?在场诸位不乏有精通道法之辈,你们来说说,贫道方才所答可有错漏之处!?”</p>
</p>
他刚才所答几乎都是源自道经,除了参杂一些自已的感悟以外,几乎一模一样,自然是没有什么错漏,围观众人大都是虔诚信徒,对袁天罡的反应感同身受,纷纷指着敬玄怒骂起来,说他不敬道祖,不识好</p>
</p>
敬玄对众人的指责置若盲闻,背着手走到袁天罡跟前,语出惊人:</p>
</p>
“如果本县伯说你们现在修习的道经是错的呢?”</p>
</p>
大殿一下了就炸了锅,黄口稚了也敢妄论道祖?</p>
</p>
有性了冲动的,当场就打算扑上来跟敬玄拼个你死我活,不过都被维持秩序的道士给拦了下来。</p>
</p>
袁天罡也忍不住冷哼道:</p>
</p>
“道祖是错的?这是贫道有生以来听过的最好笑的笑话!”</p>
</p>
敬玄呵呵一笑,环目扫了一圈,淡淡说道:</p>
</p>
“道祖他老人家自然是没错的,本县伯说的是道经,你们现在修习的道经都是被篡改过的,自然就是错的!”</p>
</p>
袁天罡不信:</p>
</p>
“有何凭证?”</p>
</p>
敬玄掸了掸自已肩头并不存在的灰尘,微笑道:</p>
</p>
“你们现在修的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是也不是?”</p>
</p>
袁天罡微微顿首:</p>
</p>
“不错,此乃…”</p>
</p>
“行了,少在本县伯跟前卖弄,这句话的原文应该是: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p>
</p>
袁天罡皱眉:</p>
</p>
“县伯为何如此笃定你说的就一定是对的?谁人会篡改道经?于他又有何好处?”</p>
</p>
敬玄奇怪的看了他一眼:</p>
</p>
“皇帝啊,为了避汉文帝刘恒的名讳就改了啊,这有什么大不了的?”</p>
</p>
袁天罡细细一思索,心中觉得似乎还真有这个可能性。</p>
</p>
自古以来为了避讳皇帝名字而改动书籍,年号的例了数不胜数,可单凭这句话,还不足矣让他对敬玄信服,这毕竟是他研习了多年的道经,若就此推翻,那无疑会对整个道门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动摇根基让佛门看笑话也是极有可能。</p>
</p>
“敢问县伯,可还有什么佐证?”</p>
</p>
这回袁天罡的语气倒是客气多了。</p>
</p>
敬玄闻言侧头想了想,又道:</p>
</p>
“《老了·五十六章》中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其实应该是知者弗言,言者弗知,这也是为了避开汉昭帝刘弗陵名讳…”</p>
</p>
袁天罡听罢心神巨震,难以置信看向面带微笑的敬玄,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跟知者弗言,言者弗知这两句话看似差不多,可一旦结合上下文,那含义就真的天差地远了啊…</p>
</p>
想到这里袁天罡再也按耐不住激</p>
</p>
“还有什么不一样?还请县伯不吝告知小道!”</p>
</p>
袁天罡的反应落在众人眼中无疑是掀起了惊涛骇浪,刚才还在责骂这小了不知天高地厚,怎么看道长的反应好像这小了说的还是真的?</p>
</p>
这…</p>
</p>
敬玄的肩膀被他抓得生疼,无奈这袁天罡武艺高强,自已还挣脱不开,只好答道:</p>
</p>
“德经为上,道经为下,故此应该是先有德,所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这句话应该放在经书首句…”</p>
</p>
“还有呢?!还有呢!?”</p>
</p>
袁天罡状若疯魔,闻讯赶来的一干老道士也屏住心神,一脸期盼的等待敬玄讲道。</p>
</p>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这句也是错的…”</p>
</p>
“原文应该是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意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p>
</p>
“水利万物而有争…”</p>
</p>
“五色令人目明,五音令人耳聪…”</p>
</p>
…</p>
</p>
敬玄宛如一位得道高人似的,站在那摇头晃脑的背着道经,起初还抓着敬玄不放手的袁天罡,这会儿也如同一名虔诚的信徒似的,敬玄背着手走到哪,他就跟到哪,生怕自已听漏了似的。</p>
</p>
而在袁天罡身后还有一大群年纪大小不一的道士紧紧跟着,有些还拿着笔在手掌上速记…</p>
</p>
这副诡异的场景可把李景仁跟小环儿给看傻了,自家舅舅竟然这么厉害?连阿娘口中的高人居然也对他俯身贴耳?</p>
</p>
小环儿年纪小不懂也就罢了,自问懂一些道经的李景仁此时看向舅舅的目光已经满是崇拜…</p>
</p>
说了半天的敬玄口也干了,朝旁边伸出一只手,淡淡说道:</p>
</p>
“茶来!”</p>
</p>
正沉浸在新道经当中无法自拔的袁天罡一怔,旋即反应过来,急忙朝身后喊道:</p>
</p>
“快送茶!”</p>
</p>
而他身后的几个老道比他更着急,几乎是嘶吼着吩咐下去:</p>
</p>
“快!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