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吃等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七三章 丙辰会试黑幕(二),全球战国,混吃等死,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两位宋兄,这边请。”
“好,有劳张兄了。”
作为十七世纪中国工艺百科全书的编著者,宋应星的大名朱由栋实在是太清楚了。
此人在去年中了江西乡试的举人(29岁),然后就跟他同期中举的哥哥宋应升一起进京参加会试。从1616年一直到162年,兄弟俩参加了五次会试,全部落榜。终于心灰意冷的两兄弟这才绝了科举的念想,然后依从本心做起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于是才有了《天工开物》这样的经典著作。
对于朱由栋来说,大明朝的官僚多一个宋应星没啥好处,少一个也没啥坏处。但是让宋应星在科举上浪费整整十二年,这个损失就太大了。
所以,我还是让你提前中进士吧。中了进士后,你就是朝廷的人,也就是我的人了
当然,虽说现在大明的科举,府试、乡试甚至会试,各种黑幕到处都是。在历史本位面上,曾经有一段时间东林党可以让江浙一带的举人都是自己人,那钱谦益做起科考黑幕来更是完全没有下限。但朱由栋跟他们不一样:他是皇太孙啊!如果皇太孙带头搞科举黑幕被人抓了个现行。那对国家的公信力造成的伤害,就是致命的。
所以,公开的把宋应星这样的人叫到兴华宫来是绝对不行的。别说这两位了,就是今年参加会试的方山十二举子,朱由栋也让人私下给他们打了招呼:今年的会试,你们都考得差就算了。但就是你们都考得很好,我也最多只能录取一半——没办法,天下读书人的情绪总是要照顾一些的。
所以,就算要漏题给这两兄弟,也得讲究方式方法。
这个事情就得锦衣卫来做了。
作为全国专业的特务机构,锦衣卫里是有各种人才的。接到朱由栋的命令后,田尔耕就派出一位江西籍贯的锦衣卫,以同乡的名义去接近宋家兄弟。
当然,这年头各省读书人所占人口比例极小,各省的举人彼此间就算没见过,但一说到名头,很快就能找到共同的熟人。所以,直接假扮江西举人是不行的。
那扮什么呢?只能是扮江西人,中年童生,举业无望,然后到北京投靠亲戚讨生活的北漂了。
总之,在田尔耕按照朱由栋的要求锁定宋家兄弟后,马上派出“北漂”去接近宋家兄弟。这位出手豪爽、为人四海的“北漂”很快就获得了宋家兄弟的好感和信任。到了二月初三,会试开考前六天,这位“北漂”成功的把这两兄弟带到了清华园的方山实验室参观。
“张兄,这方山实验室,号称是我大明格物之技最高明的地方。里面的每一项发明,都能带来无数的进项。我们就这么进来了?”
“哈哈哈,长庚且宽心。愚兄跟这里的人熟得很,再说了,方山实验室现在已经分为民用和军用两大板块。愚兄也只是带你们逛逛民用方面的实验室罢了。”
“哦哦,原来如此。不过虽说只能看一部分,愚弟也十分感激啊。不瞒张兄,愚弟其实对这会试兴趣并不大,只是家里已经很多年没有进士,在乡里颇有些难以为继,不得已勉为其难。愚弟最大的兴趣,还是在这些格物之技上啊。”
“明白,明白,愚兄自己都是多年未能通过府试的人,如何不知道我大明很多读书人其实都不喜欢举业。只是迫于不中个举人就要应役,不得进士则难以匹敌家乡的明府,所以勉为其难罢了。”
“正是如此啊。”
“闲话不说了,两位请进这间屋子。请看,这就是我大明方山实验室在三年前就研制成功的‘徽娟’纺纱机,是以我大明皇太孙殿下同母妹妹的名字命名的。此物用来纺纱,可以让我大明现在的棉纱工人效率提高八十至一百倍。两位请再看,这是‘常洛’飞梭,乃是太孙殿下为了纪念惠仁太子命名的。有了此物,织布的效率也能极大提高。而这个,唤作‘由校’机。乃是太孙殿下的弟弟朱由校在飞梭和‘徽娟’纺纱机的基础上改进而成,使用水力为动力,纺出的棉纱精细、柔软、结实,而其效率更是目前我大明普通织机的数百倍以上”
“嘶~~久闻方山实验室研发出来的东西能够让天地变色,没想到居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张兄,这东西既然能提高纺纱织布如此之多的效率,为何不早点公诸于世呢?若是此物现于世间,我大明百姓们在衣物这一块的花费上肯定要便宜许多。”
“哈哈哈哈,这个问题,孤来替两位解答吧。”
“孤?”看着眼前突然出现的,身高大约与两人等高,但是相貌却只有十五六岁的少年。两宋对视了一眼,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然后极为惊喜的下拜:“学生见过太孙殿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