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吃等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四四章 藩王们的反应,全球战国,混吃等死,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同样是在1620年的7月,福国,汉城。
是的,此时的朝鲜已经更名为福国,从大明的海外藩属国变成了朱家藩王领地。
从1619年的10月莅临汉城到如今,朱常洵掌控朝鲜已经九个月了。
“大王,经过内阁和户部、锦衣卫等部门的努力,我福国的黄册重建已经在七个道完成,预计今年十月前,最后的黄海道也能够清点完毕。”
“嗯,长史辛苦了。”
福国的统治机构,基本是照搬大明本土。外朝是内阁六部,内朝是司礼监锦衣卫等,不过在规模上明显的小很多。而地方机构,朱常洵明智的暂时没有去调整——还是以往的八个道,道下面的府县也维持了原样。
至于说官员的任命上,已经是太上太皇的万历对自己这个最喜欢的儿子还是不吝啬的福国第一任长史是杨守勤,这是万历三十二年的状元,当年要不是他回家为母亲守孝三年,或许就轮不到那一年的榜眼孙承宗去朱由栋那里做老师了。
“大王,这都是臣等的本份。这段时间,大王的足迹遍布我福国八道,春耕的时候更是撸起裤脚下田和当地百姓一起插秧,大王才是真的辛苦了。”
“哈哈哈,寡人不过是作秀而已哪。我福国新建,长史既要操持国家这么多杂务,还要安抚原来的朝鲜官员,真真是辛苦。”
君臣互相吹捧一番后,朱常洵道“最近原朝鲜军队的改编还算顺利吧?”
“基本无碍,大王,大明在今上改革前,边军的生活很苦,很多老弱都不能温饱,装备什么的也是数十年难得一换。但是原来朝鲜的士兵,其日子过得比大明以前的边军还要糟糕。所以,大王从周国、唐国购入大量大米,让这些士兵吃饱后,他们对大王感激不尽,发誓绝对效忠。个别李姓宵小的挑唆,根本起不了作用。”
“是啊,大王。”朱常洵的大伴,新任福国司礼监掌印太监张通以及福国锦衣卫指挥使,郑贵妃的弟弟郑国泰也在旁边道“锦衣卫最近几个月破获了十三起原朝鲜王族、两班贵族们准备发动叛乱或者对大王进行暗杀的案子。都是在刚刚有了点苗头的时候就被士兵、百姓向锦衣卫举报了。可以说,大王把土地分给百姓,抓住了农民的心。废除两班制,推行全民皆可参加科举,抓住了中下级士人的心。补发俸禄,足衣足食,抓住了士兵的心。些许宵小,已经不足虑也。”
“哈哈哈~”很是爽朗的大笑一阵后,朱常洵道“哎呀,寡人以前可是在洛阳被圈养的肥猪啊,这咋然来到此地独当一面,就真的面面俱到,一点问题都没有吗?长史,大伴,舅舅,你们总是对寡人说好话,寡人可是越来越心慌啊。”
“大王,说到问题,我福国也是不少的。目前最紧迫需要解决的,有两点。”
“长史请讲。”
“第一,钱。大王,臣不该问大王到底从洛阳带了多少钱过来。但是我福国建国九月,大王迄今已经投进去八百七十多万银元,国家财政近乎每月亏损一百万。而大王又说了今年全福国免税,明年农税三十税一,商税十税一。后年才会恢复到十五税一和五税一。臣按照大王的这个方略估算了一下,我福国要做到收支平衡,起码还得亏上半年甚至九个月,不知这剩下的六百多万银元,从哪里来?”
“啧!”说到钱,朱常洵的脑袋也疼起来。
以前的福藩还是有钱的,当初他就藩洛阳的时候,万历出于补偿心理,给了他大量的田地和赏赐。
但是,福藩毕竟是新藩,不像唐藩、周藩那样有十数代财富的积累。换句话说,他缺乏底蕴。所以,真要朱常洵自己一次性掏个一千万银元出来,他是拿不出来的。
这次到朝鲜半岛就国,朱常洵把福王府里所有的奇珍异宝、门面店铺、王府下的各种厂房全都变卖了(王田自动收归国有),再把所有的流动资金都抽回来,就算这样也只有四五百万。然后再加上郑贵妃倾尽全力支持,朱常洵来朝鲜就国的时候,总共也就带了一千万银元。结果,九个月之后,这钱就要见底了。
“那个,长史啊,我福国什么时候能够秋收啊?”
“大王,我福国南北纵横三千里,各地秋收时间差异较大。南方有些地方秋收都已经完成了,但北方估计还有一些时日才会开始。不过大王,就算是秋收了,因为您在汉江口登陆的时候,就已经说了今年免税。所以,秋收之后,百姓的赈济或许可以停下来,但是,士兵的口粮不能省,我们还是得继续向周国、唐国购买粮食。”
“哼!周世子和唐世子两个奸商!据闻他们在国内,以六石粮食一块银元的价格收购粮食,转手卖给我们就是三石粮食一块银元,足足赚了一倍不说,还要我们自己承担运输偏偏这两个家伙辈分还比寡人高,寡人嘿!气死寡人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