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少江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901章 余音袅袅红楼终,舟行诸天,明少江南,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众人俱道:“这还是罢了吧。姻缘天定,不能强求。你还是备好礼物,等着我们的消息的好。”
黛玉也不勉强:“好吧,那我就等你们的消息罢。”
陈家是书香世家,族里设有专门的男女学堂,供族人读书识字。故陈家便是旁支里没落的人家,那些基本教养比一般人家都强了百倍去。凤姐、探春与妙玉往来已久,自然知道这些典故,故听妙玉说愿意代为打听,心里都是欢喜。
倘若是迎春发话,凤姐和探春都要斟酌一番了。
毕竟孙绍宗虽然了得,但毕竟孙家却不是书香世家,反而更加粗俗些。
凤姐和探春眼睛都高到天上,未必看重他们。
妙玉也把此事放在心上。回去就把贾环、贾琮的条件和自家夫君说了,问他的意思。陈也贤沉吟半晌,道:“这事还是请教下母亲的意思吧,这类事情,她比咱们知道的多得多。”
妙玉心里一顿,脸上笑意不减:“既如此,明日我去给母亲请安时,便多备些果点,好讨她老人家欢心。”
陈也贤笑道:“哪里要如此郑重其事了?不过是打听个消息罢了。横竖母亲也是闲不得的人,有这事给她忙着,她也是高兴的。”
妙玉笑笑,心里并不敢苟同。她本是好心,想帮帮凤姐,但若按照夫君的说法,去找婆婆帮忙,妙玉就不敢再揽事了:自家婆婆的眼光自家知道,她并不是眼光长远的人,能得她欢心的女子,多是嘴巴巧的花架子,并不适合单门单户的踏实过日子。故她去婆母那边走了一遭,便送消息给凤姐,说了缘故,连声道歉,言自己无法帮忙了。
凤姐得到消息后,也是无奈:妙玉不能越过她婆婆私自推荐人家,她婆母推荐的又都不好,还能怎么办?
在凤姐烦恼的不行的时候,反是黛玉送了几个人选过来,多是六、七品人家的嫡次女:人家有国子监的太学、四门馆的博士、钦天监五官正、太常寺博士等,唯一一家地位较高的是正五品的户部郎中,只是他们家的女儿是嫡三女。
按凤姐和探春的意思,自然是要选地位最高的户部郎中的女儿,反正再高也高不过一品去,但贾环和贾琮却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国子监的人家。凤姐不解,贾环笑道:“托嫂子的福,我如今是千户,但目前看来,没有接下来立功的空间了,但也不想后辈子孙走这一条路。”
“国子监博士不论教什么,都是饱学之士,将来对儿孙也能有个助益。且不是我们妄自菲薄,那户部郎中家,即便是他们依着我姐姐的家境成了,心里也未必将我这个锦衣卫千户放在眼里。与其将来让人嫌弃,倒不如有些自知之明,找个能安生过日子的罢。而琮哥也是这般想的。”
凤姐听说,仔细想了想,深觉贾环说的有理。只是国子监博士中,太学是六品官,四门馆是七品官。凤姐问两人要选哪个时,贾环贾琮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四门馆。凤姐叹了一口气,便打发人告诉了探春,告诉她贾环的选择,同时找人去打探黛玉送来的四位四门馆博士家里的情况。
拿着打探来的消息,凤姐、宝钗、探春、惜春等人凑在一起细细选了选,又请王子腾夫人、薛姨妈出面看了人家姑娘的人品,最后挑中其中两人上门提亲。
那两家人打探了下贾环、贾琮的情况,又打听了下贾家的人脉关系,思虑一番后,倒是痛快答应了。又因贾环贾琮年纪大了,等不得,凤姐和探春赶在八月末就为他们定亲下聘,初定十月成亲。
十月,贾兰再次出征时,贾环、贾琮成亲。有黛玉等人的贺礼,两人的亲事倒也办的风光。
日子平静的过去,入了年底,各地的剿匪也渐渐接近尾声。孝德帝下令:在过年前,必须完成剿匪,让大家伙过个平安的年节!
接到命令,各地将士便没日没夜的围杀起流匪来。那些流匪被逼急了,赤着眼就开始拼死反击。一时间,军士的伤亡人数直线上升,贾兰也在此中。
李纨接到战亡通知书时,整个人都木了:兰哥儿死了?她的兰哥儿死了?她的兰哥儿怎么会死了?不是有他岳父照顾吗?怎么还会死了呢?
“啊——!”李纨大叫一声,昏死过去!醒来后,躺在床上不肯起来,对着怀孕的儿媳更是厌恶:她流泪做什么?她有什么资格流泪?她父亲不是兰哥儿的岳父么?为什么不好好看着他?为什么要让他出事?这个丧门星!当初就不该定她家!一点帮衬都没有,还白白枉送了兰哥儿的性命。
李纨不肯再看媳妇,对她肚子里的孩子也是淡淡的:有那么一个没用的娘,这孩子也是没用的。
众人说起这事时,也是一阵唏嘘,晚上回去的时候,宝钗叹道:“珠大嫂子的报应,竟是应在兰哥儿身上。”
林昭忍不住的皱皱眉,心血来潮,便不由得掐算一番:因果循环,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再不喜王夫人,李纨还是被她影响到了,如今的她和王夫人重叠了起来,她那可怜的儿媳却和当初的她对应起来。这会形成一个死循环么?
战事过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平静起来。众人凑在一起,不是说儿女、说家长,就是笑风月,论诗书。时间不经意的流逝着,许多年一眨眼就过去了,当定王成为新的皇帝时,林昭不见了。
不仅是林昭,整个林府的所有嫡系,包括黛玉和恒亲王一脉,俱都消失了。
但很快消息传来,林昭在南洋立国,麾下战船万艘、能战善战的将士几十万,斩杀的色目人和南洋土著更是不计其数。
从中土“下南洋”的数千万百姓开始在广袤的土地和岛屿上闯荡生活,并不断地向西向南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