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颗雪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八节 神游,技艺天王,第三颗雪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既然谈到了中华五千年的积淀,那我也顺带讲一点我对中国画的理解。”</p>
秦淮把上述的话题稍作延伸。</p>
一堂课,多多少少也讲一点理念。</p>
这样授课内容才够丰满。</p>
开始讲专业的艺术理念了,秦淮的画风从满脸严肃,突然变得眉飞色舞起来。</p>
熟悉的画风上线,看得讲台下的奇行种心花怒放,这才是秦淮小哥哥最帅的时刻啊。</p>
……</p>
“宋人郭河阳曾论山水画,他说山水画最登峰造极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p>
同理,人物画和花鸟画,便是可交谈,可一起共享天地自然。</p>
正如苏东坡所说: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万物生灵所共适。”</p>
秦淮讲到深处,情不自禁就甩出各种理论与典故,堪称口若悬河,同时,画风亦越来越惊艳。</p>
然而台下的学生却一脸懵逼。</p>
上理论课的正常画风就是这样。</p>
若没有切身体验,只会觉得空洞无物,无聊透顶。</p>
秦淮略一沉吟。</p>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呈现的明朝山水画‘秋林读书图’呢?”</p>
秦淮突然想起一段曾经偶然遇到过的视频。</p>
可惜……</p>
他并未提前备课,不然可以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什么叫中华家的山水画。</p>
如果能找到那视频,就能生动形象的解释郭河阳的山水画理论。</p>
……</p>
“秦淮小哥哥,我看过那则视频,我还保存下来了呢。”</p>
听到秦淮的叹息,有一位女学生激动的从座位上站起来。</p>
“请到讲台前来,把它放到投影仪上。”</p>
秦淮连忙招手。</p>
几分钟后。</p>
大英博物馆用3d技术展示的‘秋林读书图’缓缓铺开。</p>
一卷古典图轴,缓缓铺开。</p>
素雅的笔墨勾勒出一株枝繁叶茂的古树。</p>
百年生机,跃然纸上。</p>
镜头缓缓在林间穿梭,</p>
只见落入眼前的是一片秋林,秋林绕水而生,林中有几株红枫。</p>
一群野鸭从水面飞过,落叶萧萧而下。</p>
一位书生结庐在小桥流水边,樵夫在山间砍柴,老者于水边垂钓,一只肥硕鳜鱼被钓离水面。</p>
每一处景,都好像在动,每一个人,都好像在一幅画卷中悠闲的生活着。</p>
图轴中每一处都有神韵,树仿佛是真的树,人是真的在生活……</p>
台下的学生默默品鉴着,蓦然生出一种‘在山中傍水处结一茅庐,庐边侍蔬,松下抚琴,溪边啸月,静观山中四季变迁,品味天人合一’的愿景。</p>
这种愿景正应了秦淮刚才所说的理念——‘山水画最好的境界,便是可以观,可以游,和可以居。’</p>
这就是中华家展了两千年的艺术理念。</p>
不再局限于单独个体,不再局限基本几何结构,不再注重光影对比。</p>
而是把精气神融入自然之中,追逐更高层次的道,力求创作一片可以居住的独立空间。</p>
如同神明一般,用笔墨和才情造物。</p>
……</p>
惊了。</p>
山水画最好的境界,是可以观,可以游,可以居。</p>
单独看这句话可能平平无奇。</p>
可是配合视频一起观看,则有种惊为天人的感觉。</p>
原来中国画是这样的!</p>
秦淮平静环视一周。</p>
惊讶吗?</p>
还有更惊讶的呢。</p>
等我娓娓道来罢。</p>
秦淮酝酿了片刻,方才缓缓开口,声音很好听,喉结滚动,配合着神态,这画风简直连男性都会晃神:</p>
“众所周知,中国画没有立体构图,没有透视,无法细分其角度,也不能从固定角度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