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五章 深山之中的剧组
精品马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二十五章 深山之中的剧组,重生买它几百斤房产证,精品马甲,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b></b>刘冰冰拍摄的地方位于贵省一处深山内的村落,这种偏远的区域的建筑,很多都是几十年没什么变化。
很多节目组专挑这类地方下手,比如某变形的节目,专挑这类地方。
还有一群人从事摄影和绘画的专业人士会来这些区域,因为不管是影视还是摄影和绘画,想要拿奖,一般都是走风土人情路线,而大城市的局限性就是千篇一律的建筑和连锁店。
艺术这东西,如果没有一些故事性和解读性,那么就没价值了。
比如你的镜头对准一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他的脸上就写满了风吹日晒和辛酸苦辣,写满了生活的局限性,写满了饱经风霜的故事性,让人可以解读和感受到这种直观性的内容。
这些摄影师专门去拍这些,还有一些画家专门画这个,为啥要拍这类?画这类的?当然是走捷径了啊,因为这可以让人忆苦思甜,可以让人产生探讨,有话题性,最重要的,国内的评委大多是5060后,他们喜欢这类的,国外的更是喜欢这类的,这才是他们认为的样子,而不是咱们比他们经济更好的样子。
还有一方面是偏远地区的房屋和景色,现在是越来越少了,所有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都千篇一律,千篇一律就没了特色,没了别具一格。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国外的建筑几百年不拆,还要时不时花费几年几十年时间去维修维护,就是为了保留这类的别具一格和历史记忆,人文记忆,还有故事。
赵明阳这次找团队給刘冰冰定制的电影,就是奔着拿奖去的,压根不赚钱还要赔钱,这类影片在这个时期真的属于赔本买卖,但就是容易得奖拿奖,因为拍摄周期长,片酬低,很多大咖是不拍这类的,拍一部耗费的时间,可能损失商业带来的价值几个亿。
主要这类电影的制作班底,更想要的是有演技的拍,否则不好拿奖。
拍摄的地方是一座偏远的小村落,这个村落唯一管事的就是村长了。
剧组和村长说了,租用一些房子和场地,要求村里一些人当群员,参与进来的人员,每人一天给一百元,这可把这村子里的人开心坏了,一天一百啊,对于他们属于一笔巨款了。
毕竟很多人基本没了外来收入,尤其是老人们,只能等着逢年过节子女给点钱。
剧组租了一排的房屋,这个地方的环境基本保留了四五十年前的样貌。
房屋还有那种土房,房顶是稻草,现在别说这种土墙稻草房了,很多人连稻草都见得少了,以前稻草可是香喷喷,村里各家各户都会把稻草堆积成山一般放在自己家门前等待收稻草的来收稻草。
这些稻草会被拉去造纸厂,最怕就是有熊孩子扎鞭炮和点火,一点燃瞬间稻草堆就会着火。
这些场景现在越来越难见到了,所以剧组找了好久才找到这个地方。
很多农村现在都是楼房了,拍出来的效果就和拍城里的高楼大厦差不多了,拍出来的效果不佳。
主要是道路,很多农村的道路都是水泥路,剧组要找全部是土路的村落,这类地方不好找了,只能去非常偏远的区域找。
赵明阳是和老吴两人背着大背包和行李箱步行来到这边的,主要是车子不能开,路太窄了,还有一段上山路和下山路,还有有一段路是一个木桥,目前下面是大河,要走过二三十米的木桥才能到达剧组到的村子。
赵明阳和老吴走在晃动的木桥上,老吴人高马大,力气也大,背着个大背包,两个肩膀各扛着一个行李箱。
赵明阳跟在他的后面,老吴走路很快,赵明阳就看着老吴的后背跟着走,这条木桥真的太晃动了,赵明阳是有点害怕的。
如果赵明阳走个几遍应该就习惯了,怪不得这个村子能保存几十年前的样貌了,想想以前的人在这里住多么的难了,基本可以说与世隔绝了,要过河太难了,河和两岸是成凹字形,所以没法走船过河,只能用索道和架桥。
过了河,又是一段非常难走的土路,来到村子里的时候,赵明阳仿佛一夜回到了六十十年前一般,甚至更久。
老吴放下行李箱看着这里,让他想起了很多事,他出生的地方以前也类似这样,但是后来大变样了,村里主路都是水泥路了,家家户户都盖上了两层楼,可是一栋栋楼房只有一个个老人独自在看房。
老人们老了走不动了,村里年轻人都不愿在村里了,互联网带来的不只是科技的改变,还有人心,很多人以前没接触过外面的世界,因为互联网看到了,所以再也待不住了。
赵明阳打了个电话给剧组的一名工作人员,不得不说,基建这一块咱们国家做的是真的太牛了,基本做到通信无死角,不止有通信,还有电。
如果出于成本考虑,其实在这里通电和建设通讯基站都属于不赚钱且亏损的,但是国家希望每个角落的人都可以得到最大的保障,所以这就是不计成本的投入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