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混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县志,奋斗在五代末,有点混蛋,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王溥身边的亲近人士都知道,他醉心于编史。<r/>
<r/>
为了编史,就必须要收集史料。<r/>
<r/>
这年头又没有图书出版社这样的机构。<r/>
<r/>
在周朝国子监的刊印九经发行前,就连九经这样的儒家经典都只能靠手抄。<r/>
<r/>
倒是有类似于图书馆的机构,譬如朝廷就设有昭文馆、集贤院、史馆这三馆,掌修史、藏书、校书之事宜。<r/>
<r/>
在这三馆中,存放着大量珍贵史料以及历朝历代的文献、诏令、奏议等。<r/>
<r/>
所以古代大部分编史者或多或少都会带些官方身份,因为只有依靠国家力量才能阅读到珍贵的手抄史料。<r/>
<r/>
王溥的宰相身份为他编写《唐会要》带来了不小的便利,他能够自由出入三馆,查阅他所需要的史料。<r/>
<r/>
但此时是一个分裂的时代。<r/>
<r/>
中原王朝与南方各个割据政权时常处于敌对与战争的状态。<r/>
<r/>
这导致南北方的官方交流数度断绝,北方编史者几乎无法接触到南方的史料。<r/>
<r/>
不光如此,即便是此时的中原王朝也存在着大面积史料缺失的问题。<r/>
<r/>
唐朝末期的长安城那真是谁都能进,义军、乱兵、异族轮番蹂躏唐都长安,致使长安收藏的大量珍贵史料在战乱中遗散。<r/>
<r/>
从唐末到如今的周朝,短短六十年间历经五次朝代更迭。<r/>
<r/>
每一次朝代的更迭都会导致都城大乱,这令本就不全的史料愈发遗散,甚至失毁。<r/>
<r/>
王溥在整编《唐会要》时就常常面临找不到对应史料的困境,如今听闻李延庆在滁州得到了一批南方的县志,他顿时双目放光。<r/>
<r/>
县志。<r/>
<r/>
顾名思义,就是记载一个县的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的专书。<r/>
<r/>
县志的出现约莫在唐朝的中后期。<r/>
<r/>
众所周知,自安史之乱后,唐朝就进入了藩镇割据的时代。<r/>
<r/>
而藩镇割据最严重的地区就是中原以及河北。<r/>
<r/>
在中原河北一片混乱的时候,江南、淮南的郡县大多选择忠于唐廷,也因此很少被战乱波及。<r/>
<r/>
偏安一隅、相对安宁的江南郡县一般都会组织人力物力编写县志。<r/>
<r/>
这些县志毫无疑问是研究唐朝典章制度、风俗民情的珍贵史料。<r/>
<r/>
李延庆所说的县志也并非空穴来风,他确实在滁州得到了一批典籍,这些典籍是娄、戴两家搬离滁州时赠送给李延庆的,其中就包括几十册唐代流传下来的县志。<r/>
<r/>
如今,李延庆通过冯吉这个渠道,掌握了王溥醉心于编史的消息,于是乎就有了今日这一幕。<r/>
<r/>
李延庆想通过县志这个饵,将王溥给钩上来。<r/>
<r/>
而王溥呢,也确确实实心动了。<r/>
<r/>
看着眼冒精光的王溥,李延庆与冯吉对了个眼神,故作诧异道:“哦,王相公莫非对这县志感兴趣?在下在滁州通过一个偶然的机会得到了这批县志,粗略翻了几眼,无非是记载了些当地的风土人情罢了,而且还是百年前的风土人情,拿来当谈资倒正合适。”<r/>
<r/>
言下之意,就是这些县志并无多大的现实意义。<r/>
<r/>
可对王溥而言,这些百年前的古物才是最重要的,也是他目前最需要的。<r/>
<r/>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