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18章:我怎么有种被拍卖的感觉,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汝阳县属于上县,县城内人口将近十五万左右,商业也算是比较发达。</p>

但是四万大军就在城外几里地内扎营,这可是给了汝阳县很大的压力。</p>

县城内府衙。</p>

包含知县在内的数人,聚在一堂,商议城外之事。</p>

县衙的官吏设置基本上是按正官、佐贰官、属官、教职、杂职、吏典、差役的顺序编排的。</p>

佐贰官是县丞、主簿,分掌粮务、水利、河防等事。</p>

此刻除了知县,主簿,县丞等人外,典吏作为属官,也在其中。</p>

“袁大人,据说外面率领大军之人,乃是当今长孙殿下,不知长孙殿下如此尊贵的身份,怎么会来到我们这里。”</p>

“说是为了瘟疫过来。”汝阳县丞有些疑惑的对着知县问道。</p>

袁知县闻言,眉头微微一抬,却没有去回答县城的话。</p>

袁姓在汝阳是大姓,先祖能追溯到三国末期的袁术,袁绍之上。</p>

袁知县这个知县的位置,也不是靠功名来的,也是通过举荐的道路。</p>

一年才出多少举人,进士,明朝的大量官员,基本上都是通过举荐的形式当官。</p>

其实朱元璋能够有这般的威信力,甚至中后的大明,烂到根子上,都还能维持下去,并且很是得民心。</p>

和朱元璋所任用的举荐制度,分不开干系。</p>

朱元璋的举荐制度,可以看做主要是对于地方富民的拉拢。</p>

洪武六年朱元璋就下诏说道:“贤才不备,不足以为治。”</p>

举荐推举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p>

洪武时期举荐的范围很广,主要是鼓励百姓在道德上升华自己,对于孝子表彰的就很不错。</p>

诸如易州涞水县民李得成冒着严寒“卧冰求母尸”,被举为孝廉,被朝廷任命官职,后来官至布政使。</p>

以举荐制度来看,明太祖朱元璋更加重视的是一个人的品德,而不是能力,是想通过此举,将社会风气带向好的一面,并且培养出一批忠君爱国的官员。</p>

朱元璋大搞举荐制度,甚至直接从富民中选用官吏。</p>

对于地主阶级的拉拢,可谓是不遗余力。</p>

如洪武三十年,明朝政府调查浙江等九地布政司,还有南京十八府州田地在七百亩以上的地主,共一万四千二百四十一户,编成花名册,分批召见,直接录用。</p>

有了地主阶级的拥护,大明自然极为稳定,尤其是这些拥护的地主们,极为崇尚忠君爱国的思想,算是正能量一系。</p>

这就不难想象朱元璋在民间的威信了,他们当然是会说朱元璋的好话。</p>

像是贫农,基本上也得靠着富民生活,能够当选官吏的富民,在当地的名望肯定是很不错的,也很得到当地贫民的拥护。</p>

至少在有什么灾祸的时候,通常都会以身作则,出来救济四方。</p>

所以贫农对于朱元璋也是同样的拥护,认为这是个真正的好皇帝。</p>

有拉拢便有打压。</p>

对于支持明朝统治的地主阶级,朱元璋自然是笑脸相应。</p>

对于不支持,不配合的,甚至当地名声差的地主,文人,那叫一个杀伐果断。</p>

诸如苏州人才姚润、王谟被征不至,皆诛而籍其家。</p>

像是那些地主势力更加强大的,更加要狠一些。</p>

江南的地主豪强势力最为强大,这些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还鱼肉百姓横行霸道,甚至隐藏人口和土地,向农民转嫁赋役负担,使朝廷的统治延伸不到基层,偶尔还来个起义啥的,也是这些人在背后支持。</p>

朱元璋便几次下令将曾经依附于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等江南地主豪强,还有忠于元朝的孤臣都迁到凤阳。</p>

使其远离家乡,没有根基,方便控制之余,还可以开发开发凤阳老家。</p>

其中一些较为大头的,还被迁移到南京在,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生活,美其名曰:以壮京畿。</p>

便就是这般刚柔并济的手段,才能奠下明朝将近三百年的国祚。</p>

不然大明中后期的那些奇葩皇帝,早把大明给完犊子了。</p>

后面朱棣三次亲征,搞得大明一穷二白,也是因为地主阶级的拥护,才没有动摇到统治的根基。</p>

袁知县,便就是这地主阶级中的一员,所以他对于朝廷,尤其是朱元璋那是极度的拥护。</p>

河南这边赈灾,可是实实在在出了不少的钱粮。</p>

闻言,袁知县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回答,而是沉吟过后,这才说道:“长孙殿下能够来我们汝阳,是对汝阳的重视。”</p>

“既然长孙殿下来了,那我们汝阳也得拿出诚意方可。”</p>

下方的县丞闻言,面色有些忧愁的回道:“可是大人,今日殿下并未回应,而是交代明日再看,这其中是不是殿下对我们有什么看法呀。”</p>

袁知县摇摇头,道:“不要肆意去猜测长孙殿下的想法,本官听说,陛下已经定下,将于九月举行册封太孙事宜,长孙殿下此刻前来,定然就是为了处置瘟疫此事。”</p>

朱雄英的存在,就算是朝廷重臣,几乎都不知道,就连皇宫里,若不是老一辈的,也不清楚。</p>

所以袁知县下意识的以为,就是朱允炆。</p>

在袁知县说完后,数位官员纷纷点头赞同,典吏则开口道:“知县大人,长孙殿下驾临,我等如何也得组织县内的大户们,共同表达出诚意吧。”</p>

袁知县不言,其他官员纷纷出声赞同。</p>

典吏作为知县属官,像是这种知县不方面开口的话,自然要效劳一番。</p>

显然这个典吏还是很懂味的,袁知县也投去赞许的目光。</p>

这体现的诚意,在袁知县看来,自然是越大越好。</p>

这可是不久后的太孙殿下,大明未来的皇帝陛下,若是能够有幸让其对自己对上几分好的印象,还愁以后官路不同。</p>

在袁知县看来,长孙殿下的到来,简直就是自己这一生中最大的机遇。</p>

所以昨天长孙殿下刚到的时候,就忍不住想要拜访。</p>

现在想起来,是自己有些孟浪了。</p>

不过殿下既然没有明确拒绝,那肯定就有戏,且看这情况,长孙殿下应该不止待上一两日。</p>

“大人,这诚意,大概在一个什么范畴之内呢。”</p>

主簿有些迟疑的问道。</p>

能够干到主簿,他自然是有足够的情商。</p>

主簿并非汝阳本地人,在这里没什么根基,不过也干了七年多了。</p>

和袁知县的举荐不同,主簿是通过举荐和科举外,由国子监选拔为官。</p>

属于学院提拔。</p>

举荐,科举,国子监,这也是目前大明当官的三个途径。</p>

且主簿的出身,不算富裕,其父母曾经更是佃农出身。</p>

佃农,在元朝的时候,曾经算是和地主为依附关系,更是主仆,元朝律法规定,佃农要对地主向主仆之礼。</p>

这跟奴隶是没有太大区别的。</p>

朱元璋建国大明后,下诏规定:“佃见田主,不论齿序,并如少事长之礼。若在亲属、不拘主佃,则以亲属礼行之”。</p>

佃农与地主从元朝的主仆关系,到了明朝成为少长关系,地位提高了不少。</p>

更难得可贵的是,因为元末延绵的战争,以至于民不聊生,甚至很多老百姓逃荒时干脆卖身为奴。</p>

对此朱元璋下诏:“凡战乱中势弱力孤或贫乏不能自存,于庶民之家为奴者,诏书到日,即放良”。</p>

在这基础上,还进一步决定由朝廷出钱,赎还因饥荒为奴者的自由。</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重生医女有福地

微凉安安

诸天投影

裴屠狗

末世召唤狂潮

黑心的大白

双生琉璃:善恶皆为我

洛颖汐

士兵突击之侦察尖兵

水水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