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见春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70章:冒牌太孙,大明皇长孙,执笔见春秋,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京师被幽禁终生,就已经是最好的结局了。</p>
想到这里,朱棣整个人抖动得更加厉害了。</p>
旁边的徐仪华见此,连忙拿过朱棣手中的卷宗,一目十行开始翻看起来。</p>
而在看的同时,眼中的震骇,也是表露无疑。</p>
迅速看完后,徐仪华开始极速琢磨。</p>
没多久,徐仪华就赶忙说道;“王爷,先别急,此事不见得陛下就一定会信任。”</p>
“妾身看来,很大可能,陛下不会相信这卷宗上所言之事。”</p>
朱棣回过神来,问道:“爱妃此话怎讲。”</p>
徐仪华分析道:“这卷宗之上,最为关键的地方,不在于王爷,更不在于太子伤寒薨逝,主要关键,便是在太孙殿下。”</p>
“若妾身猜测没错的话,太孙殿下之事,才是这些背后之人想要针对的。”</p>
“王爷这边,应当只是被牵连到了。”</p>
听着这话,朱棣也从惶恐中回过神来。</p>
主要是这个卷宗,由锦衣卫送来。</p>
朱棣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父皇了,这是从小就有的阴影,不管多少次战场得胜,也无法摆脱。</p>
所以在牵扯到大兄薨逝上面的时候,朱棣整个人就陷入了极度紧张害怕中。</p>
现在再听徐仪华这么一说,也马上明白过来。</p>
不过担忧还是有的。</p>
“以父皇的性子,即便是空穴来风,也大致会查个明白,不过我这边的事情,怎就被传得如此清楚?”</p>
朱棣有些疑惑。</p>
上面很多事情,当然都是虚构的,勾结陕西反贼什么的,自然是不可能。</p>
但是里面有关于自己跟朱英的那些暗中之事,卷宗上面却有讲述,虽然不至于很清楚,可这样的事情,一般人是不可能知晓的。</p>
唯一知晓的,便只有自己,还有....道衍。</p>
不可能是道衍。</p>
朱棣心中即刻否定。</p>
假若是道衍的话,绝对会更加的清晰,而且没这么捕风捉影的感觉。</p>
再说现在道衍归属于太孙,远在高丽,统帅二十万大军,筹备伐倭之事,自不会参与过来。</p>
突然,朱棣心中想起一个事情。</p>
当初,道衍的两个徒弟,被安置去了西域。</p>
是他们吗?</p>
朱棣感觉极有可能。</p>
也只有他们,才会这么一知半解。</p>
“这般小瞧本王,当真是不将本王放在眼中,难不成他们觉得只有太孙,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吗。”</p>
“本王得让他们知晓,招惹本王,将要付出多大代价。”</p>
这番话,几乎是从朱棣的牙齿缝中蹦跶出来。</p>
徐仪华稍稍迟疑一下,道:“如今此事,或许王爷当以不变应万变,关乎太子之事,陛下难免猜疑,在这个时候王爷再行出手,或许....”</p>
朱棣摆手,打断了徐仪华想要说的话。</p>
冷声道:“爱妃不懂,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动手,且要大动干戈。”</p>
“若是连污蔑至此,本王都忍着,才只会让父皇更加的怀疑于我。”</p>
“再者说了,大兄自小待我极好,前几日刚去孝陵祭奠过大兄,他们竟敢拿大兄作此文章,就由不得本王大开杀戒了。”</p>
......</p>
有关于朱英之事,迅速在整个京师蔓延开来。</p>
当然,这仅仅是限于高官重臣,皇室之间。</p>
普通人当然没知晓这个消息的路子。</p>
之所以不到两天的时间,就如此之快,这也少不了朱元璋刻意的缘故。</p>
瞒是不可能的瞒住的,还不如直接大大方方的展开。</p>
且在京师,关于这些事情更加方便的调查,一些躲在暗中有关之人,一旦浮出水面,能轻易查出。</p>
“他们走了吗。”</p>
“回禀老爷,都走了。”</p>
“真是些疯子,在这个关头,还敢参与此事,真嫌自己不够命长吗。”</p>
某宅院中,刘三吾对管家感叹道。</p>
就在刚才不久,张信,白信蹈两人一同过来拜访。</p>
刘三吾自然明白是因为什么事情,马上就通知管家,谢绝见客。</p>
“我让你带得话,给他们带到了吗。”</p>
刘三吾随即问道。</p>
管家点头道:“已经带到了。”</p>
刘三吾闻言,便就转身回屋。</p>
院外,</p>
张信和白信蹈一同上了马车。</p>
马车里的小火盆,驱散寒意。</p>
“白先生,三吾先生让我们莫要惹祸上身,是个什么意思。”</p>
“现在正是最好的时候呀,太孙身份被人质疑,趁此机会,学堂之事,自然不成首要,理应往后推延。”</p>
“加上之前,族中传信来的说法,我认为成事不难。”</p>
张信琢磨着说道。</p>
白信蹈闻言,却是摇头道:“张翰林只看到了时机,却忘记了太孙之事,将会给陛下带来多大的震怒。”</p>
“不管是信或不信,陛下大怒是绝对的,三吾先生明白,在这个时候,任何事情撞上去,都会让陛下更为火大。”</p>
“触怒陛下的结果,只会是白白送死。”</p>
听到这话,张信打了个寒颤。</p>
这几乎是在鬼门关前走了一遭。</p>
此刻张信突然意识到,自己和刘三吾,还有白信蹈之间的差距。</p>
远远不是只因为学识。</p>
东宫。</p>
黄子澄和朱允炆相对而坐,默默无言。</p>
方才不久前,关于太孙之事,黄子澄将详细讲述了出来。</p>
这让朱允炆一下子就沉默了下来。</p>
而黄子澄也不知道怎么开口。</p>
面对这个事情,难免朱允炆的心中,又莫名的升起了一丝微光。</p>
可这微光,说不得。</p>
黄子澄当然自然也不能说,所以就这么两个人一直沉默着。</p>
良久,黄子澄起身作揖道:“殿下,老臣告退。”</p>
朱允炆喉咙动了懂,并没有说话,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目送黄子澄离开。</p>
大殿的门开关中,一股子寒风进来,让朱允炆有些迷糊的脑子,稍稍清醒了许多。</p>
这个时候,屏风后面传来响动。</p>
朱允炆转头看去,是娘亲走了出来。</p>
“娘。”</p>
朱允炆轻轻呼唤一声。</p>
吕氏走到朱允炆旁边,道:“静观其变。”</p>
。</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