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十三章 半人兽,无常府,金沙客,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顾龙山?”
枯海方丈对沙金县城周围地形不熟,转脸问着广元。
“师兄,出了西门五里多地,有一座山包,叫顾龙山,方圆约五百亩。山上住着百多户人家,以种菜种瓜果为主业,县城一半的蔬菜瓜果都由这些村民提供。”广元忙介绍道。
“栋梁,可愿意与我一同去看看?”枯海起身看着储栋梁。
“我也要去。”储栋梁还未作答,幻晴抢着说道。
“幻晴,你先回吧,那些妖物浑身臭烘烘的,没啥好看。让覃老板去店里准备几个酒菜,我与方丈大师去去便回。”
储栋梁忙制止幻晴,如所说的怪物是金毛人与猴狼兽,他们极其凶残,幻晴轻功虽不错,但从她言语看应处事不多,没有经历过实战。
“浑身发臭?那我不去看热闹了。”幻晴吐了吐舌头。
储栋梁一笑,他支开幻晴还有一意。枯海方丈他并不熟悉,虽知道他嫉恶如仇,是个正派人物。但包内无常令牌是一件至宝。防人之心不可无啊,万一出事,幻晴也算是一个知情人。
“凡云、凡尘,你俩也一同见识下那些地下怪物。”枯海吩咐道。
几人下了楼,幻晴先行离去。广元、凡云和凡尘从架子上拿了一根铁棍拎着。
“栋梁,你用什么兵器?”枯海问道。
“方丈,我身上带着匕首。”储栋梁呵呵一笑。
匕首近战招数他已练熟,只是从未实战过,娘的,老子就只懂点这个,哪里还有的选?惭愧,只会这个,储栋梁暗暗自嘲了一番。
广元与曹瑞海极熟,到了城门口,上前低声说了几句,曹瑞海忙吩咐打开城门。
储栋梁站在一旁朝着曹瑞海点了点头,并未上去多说,随几人走出西城门。
城门口,双方刚交火结束,四具尸首躺着。
“呵呵,打的这么热闹,怎么才死了几个?”储栋梁上前看了看,死的人穿着杂七杂八的棉袄,不由得一愣,“方丈,这些人不是当兵的,像老百姓。”
“估摸着是土匪。”枯海蹲下身,查了几具尸体,没有任何发现。
“奇怪了,几个土匪也想攻打县城?是不是脑子烧坏了!”储栋梁骂道。
“曹县长说,一拨人大概二百多个,手上家伙也不赖,城墙上守军死了好几个。不过,没有重武器,靠着炸药,哪可能破了城门?沙金县城又不是泥捏的,难道城墙会炸塌了?”广元念了声阿弥陀佛。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储栋梁眉毛不禁一跳。
赊刀人,他脑子里闪过几个月前赊刀人留下的谶语:待沙金县城城墙倒了,回来收菜刀的钱。
城墙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倒塌,除非遇到天灾,或者遇到兵祸。难道这些土匪有后手,或是想依靠那些怪物洗劫沙金县城?
不对啊,金毛人想进城哪里需要走城门,就几丈高,哪里能拦得住他们。
城防驻军只有三百人不到,如在前庄真有大批妖兽,这点人马转眼就会被灭了。
他回头看了看高大的城墙,心中疑惑不定。
“方丈,我感觉事情不对。”储栋梁对枯海说道。
“如何不对?说来听听。”枯海吩咐众人暂缓往前赶。
“我见过各种妖兽,厉害无比,善于攀爬,子弹根本挡不住。如果金毛人真有心攻破城门,哪里用得着那些土匪做替死鬼。只要有上百猴狼兽,再加上十多个金毛人,不出一支香,他们就能拿下整个县城。”储栋梁说道。
“嗯,年轻时我曾随师父进入一个洞窟,遇到十多个金毛人,确实难以斩杀。后来见我等斗不过,师父他老人家亲自出手,以掌力毙杀了这些怪物。”枯海抬起头望着月亮,回想起悠悠往事。
“凭掌力能毙杀金毛人!那岂不是能震碎大石头了。”储栋梁惊叹道。
“不错,师父大力分金手可摧枯拉朽,寻常妖兽一掌就能拍死。”枯海说道此处,露出敬仰之色。
“厉害,厉害。”储栋梁连连赞叹。
“这些土匪闹出这么大动静,然后跑了,他们是否有其他目的?”广元也说出了自己的忧虑。
“暂难判断,先去摸摸有多少妖兽,再作打算。”枯海略一沉吟,断然说道。
五里地,几人一气奔到,枯海、广元与储栋梁脸不红气不喘,凡云、凡尘两人差了许多,虽能勉强跟着,但已面色潮红,气喘吁吁。
枯海赞赏地看了眼储栋梁,凝神望着前方半里外顾龙山。
月光下,顾龙山黑黝黝一片。山包高约二十多丈,几处篝火燃着,火光旁似有人影闪动。
“方丈,那些火堆旁都是人,没见着怪物。”储栋梁小声说道。
“这么冷天不躲在屋子里,四处点着火,难道怕人偷袭不成?”凡云嘀咕道。
“这是土匪的特性,不敢住屋里,怕被一窝端。那些怪物常年生活在洞窟,怕冷,肯定都躲在屋子里。”枯海低声解释道。
“这倒是怪了,金毛人和猴狼兽都有厚厚皮毛,怎么还怕冷?”储栋梁诧异地问道。
“那些皮毛并不能御寒,是用来防身的,毛发坚硬,摸上去一点都不暖和。”枯海笑道。
储栋梁与金毛人、猴狼兽打过多次交道,还是第一次知道他们毛发竟然是为防身而生。
“栋梁,这座山叫做顾龙山,你可知为何起了这样一个名?”枯海问道。
“传说这座山上有龙光顾过,所以叫顾龙山。”储栋梁回道。
“山上可有洞穴?”枯海又问道。
“没有,顾龙山虽说是山,但大多是土堆积而成,没有多少石头。”储栋梁对此地很熟悉。
“师兄,当年为寻访无常令牌,我曾到顾龙山来过几次,山上有口深不见底的古井,只是已干枯多年了。”广元明白枯海师兄问话用意,忙告知他那口枯井的消息。
“深不见底?那口枯井口有多大?”枯海皱起的眉头一展。
“枯井口约有一丈宽。”广元说道。
“这么宽!”枯海颇感意外。
“是啊,听村里老人讲,这口古井已百年多不出水了。”广元说道。
“师弟可曾下去过?”枯海问道。
“十多年前曾试着下去,但到了五十丈深,突然感到乏力,亏得身上扣了细绳,挣扎许久才爬了上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