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卷诗书万点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50、盛世危机,明末钢铁大亨,漫卷诗书万点花,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土木堡这件事处处透着诡异,我也觉得很多的细节都不可思议。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历史记录被修改、掩饰了太多。以至于经过快两百年的时间早已面目全非。从我个人来看,我还是挺同情英宗的。”张世泽喝了口酒,徐徐说道。
杨凡点点头,说道:“我查了一下史料,说是英宗朝皇帝和大臣都想振作,把仁宣两朝以来逐步萎缩的国势重新振作起来。英宗在土木堡之前曾经三次北伐,都取得的不错的成果。”
张世泽点头道:“没错,但这三次北伐都不是他指挥的。英宗是少年天子,八岁即位。正统年间,朱祁镇在正统三年(亦集乃之战)、正统六年(丰州之战)、正统九年(以克列苏之战)所发动的三次大规模北伐。”
“这三次北伐,他分别是十岁、十三岁、十六岁。他当时太小,朝廷实际上是大臣和太皇太后张氏掌握。太皇太后她重用仁宣以来的旧臣,其中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位,史称“三杨”。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大明朝国力不断上升。这些战争其实都是三杨打的。”
杨凡说道:“我听说张太后本人只是听取朝政,但从来不干涉朝政,和文官集团相处的比较好。后来的评价也挺高的。”
张世泽说道:“如果太皇太后能多活十年,绝对不会有土木堡的惨剧发生。这种规模的惨败,是自古以来,北方胡人从来没有过的胜利。区区三万骑兵,就击溃了二十多万京营。”
“正统初年,太皇太后与三杨治国有道,我大明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
“然而好景不长。正统五年(1440年),杨荣去世(谥号文敏);正统八年(1443年),太皇太后张氏驾崩(谥号诚孝昭皇后)。正统九年(1444年),杨士奇去世(谥号文贞)。正统十一年(1446年),杨溥去世(谥号文定)。”
杨凡说道:“没了这些人,王振才得势的吧。”
“是的,当时英宗十九岁了,没有任何人掣肘他了。他开始重用宦官,用来和文官对抗。”张世泽说道。“重新启用太监是宣宗开始的,当时文官的势力就已经让皇帝不安了。”
“麓川之役也是英宗朝的事情吧,当时南北两个方向都出了问题。”杨凡问道。
张世泽点了点头,说道:“云南一直在打仗,牵扯了很多的兵力。也先又统一了长城以北,南北都出现了边患。”
“其实还不止这两处,仁宣时期,宝钞就开始急剧贬值,白银价格狂涨。大量流民进入山区盗采银矿。浙江有叶留宗等银矿矿工聚众造反。福建还有邓茂七造反。广东有黄潇养造反。”
杨凡点点头,这些情况他是知道的。
叶留宗那些人都是武装开矿的。大明官府禁止他们盗采银矿。不断的打击他们,这些人不开矿没有生路。最终造成浙江战乱。
邓茂七这些人是因为地主和官府勾结,多收取几倍的田租,被逼造反。
而广东的情况也类似。广东官府和豪强勾结,把自耕农强行没收土地,土地交给豪强,强迫农民变成佃农。然后两家分享好处。
农民自然不肯,纷纷反抗。但是官府和卫所出面镇压。这些被夺了地的农民被打被杀,告状无门。所以纷纷造反。
广东当时更是乌烟瘴气,豪强公然在庄稼成熟后,抢收农民的庄稼,农民反抗则被杀死。不反抗就要饿死。当时称为“占沙、抢割”
大明才建立几十年,地方上就已经腐坏到了这样的地步了。按说这个时候应该是上升时期才对,可是大明基层腐坏的速度太快了。到了英宗时,已经出现了全国不稳的苗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