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观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2章 赈灾之策,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墨观澜,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42章 赈灾之策</p>
王穆带来了平山郡内大小粮商的库存表,合计粮食五万七千石。</p>
虽然没有,但其中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全力配合朝廷赈灾,一众粮商甚至凑了一万两银子捐出来协助朝廷赈灾。</p>
原本想趁着雪灾捞上一笔,没想到最终反而赔了不少钱。</p>
人均捐银一千两,对于这些粮商也不能算是小数目。</p>
可在粮商的眼里是买命钱啊,杨清源将陈丙擒拿的动作实在是吓到一众粮商,再加上王穆情报的神助攻。</p>
一个心狠手辣、下手果决、简在帝心的官僚形象就这么油然而生。</p>
连安世耿这种京城之中根基深厚的人都栽在了杨太守的手里,他们这些小虾米,还不赶紧想办法自救?</p>
这一万两的捐款所含的便是粮商们满满的求生欲。</p>
有捐款,杨清源自然也不会推辞,收下了这一万两银子,虽然现在买不到粮食,但是银两还有别的作用。</p>
次日,平山郡便贴出了告示,自即日平山郡内所有百姓限额购粮。</p>
现在朝廷的运粮迟迟未到,杨清源手头虽然有近十万石粮食,但是这个粮食的数量对比平山郡的人口就显得不够多了。</p>
平山郡下辖八县,在册人口三百四十七万人有余,算上未登记的黑户,少说也得有个三百七八十万。</p>
即便是每人每天只吃半斤米,一天也要消耗近三万石的粮食。</p>
故而杨清源在收缴所以粮商手中的私粮之后,第一时间选择了限购。</p>
总体缺粮怎么办?</p>
计划经济、宏观调控。</p>
所有登记在册的百姓,凭借户籍买粮,每人十日限购粮食八斤,同一户可以派人一起购买。</p>
杨清源在平山郡设置了售粮点四个,城外设置了售粮点八个。</p>
如此一来,粮食的消耗速度便在杨清源的眼中可以量化。</p>
与此同时,杨清源派人向目前最缺粮的灵寿、石邑二县各运输粮食二千石。</p>
目前因为大部分百姓手中都还有些存粮,所以没有爆发粮食危机。</p>
但根据赵建丰的说法,每日前来粥棚领取米汤的人一直在增长。</p>
昨日只有九万余人,今日已经接近十一万,而登记的灾民仅仅七万,这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缺粮的人越来越多了。</p>
为了防止一般百姓混入灾民,官府特地将米汤熬得稀薄无味,但凡家里有口吃食的,都不会想要喝这个米汤。</p>
不仅是吃,住现在也是一个大问题。</p>
七万灾民,只能在简陋的窝棚之中抱团取暖,每日都有人冻死。</p>
杨清源从城防军中调来帐篷三百顶,面对七万灾民也只是杯水车薪。</p>
在思虑片刻之后,杨清源找来了郡丞赵建丰。</p>
“赵郡丞,你去想办法找几个会搭木屋的工匠来!”</p>
赵建丰有些不明所以,“木屋?!木匠?大人的意思是?”</p>
“如此下去,就算有足够的粮食,灾民也会冻死,必须要有房屋御寒,新建房不但花费巨大,而且速度极慢,搭木屋是最快,最经济的!你赶紧去张贴告示,百两白银,悬赏擅长木屋搭建的工匠。”</p>
“大人,可衙内已经抽不出搭建木屋的人手。”</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