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牛板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八章:历史遗存,最后的工读学校,布衣牛板筋,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教育局财务处谢处长和办公室包克仁主任,这天下午如约来到阳光学校。
也正是两位处长的到来,才帮助王耕校长对学校的发展沿革,有了一些粗浅的了解。
关于学校整体搬迁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学校搬到哪里去?怎样进行土地置换?搬迁后如何建设新的阳光学校?在教育局甚至是市大院内外都有一些争议。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相关部门不愿意继续向里面投入的一个主要原因。
结果一拖再拖,拖了这么多年,才落下一个破败的工读学校。
“请教两位处长,既然搬迁在即,这一次能否如愿,会不会又再拖个几年呢?”王耕校长问道。
“完全有这个可能!”财务处谢处长说,并且补充了一句“有可能马上就搬迁,也有可能再拖上几年。但是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建设,和你们这个拆迁是绑在一起的。最好能够撇开这次搬迁,一劳永逸地解决学校的校址问题。”
谢处长这句话看起来没毛病,可是工作量巨大,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重新选址,重新征地,重新建设,不说钱从哪里来,就光这些请示的文件,申办的手续都不是几个月能够搞下来的。
唉!三个人皆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当初也不知道是谁,竟然把学校选在了这个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王耕校长也是无奈,他大发感慨。
“咦!王校此话不能这么讲。当初工读学校的旧址,我知道可是有历史,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这里是农场,后来,这里还做过五七干校。据说当年学校可是拥有五千多亩多地啊,从现在的学校向西,那时候全是工读学校的地盘,可是红极一时,辉煌无二啊!”办公室包克仁主任,说起这段历史,还挺心潮澎湃。
“你说的这些情况,有史料可查吗?”
“我刚刚说的这些,都是教育局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有些资料只能够到档案馆里去调了。不过我听说,在十年动乱期间,你们学校还卖过不少的地。但最后都因权属关系,不了了之。反正都是教育的资产,国家的土地。大家也都是把原先的五千亩地瓜分了,只留下你们现在的这块校产。”
包克仁主任这么一说,立刻点燃了王耕校长的希望之火。他每天上下班路过开发区的门前,都会看到好几个曾经辉煌的企业矗立在那里,有的厂区草长得比人还高。一打听,这些企业还不属于开发区管。交通比起现在学校,不知道强上多少倍。
“两位处长,我曾看见在开发区的门口西侧,有一片空闲的办公区,不知道这片土地,与我们阳光学校有没有牵扯?”
“当然有啊!那里准备原来上马一个矿石选采中心,因为项目高耗能和污染而被叫停,同时也与土地权属关系不清,中途下马。人家可是连办公楼、食堂都建成了,目前就是缺少一条公路,否则也是好地方呀。”
“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拿下来呀!”
两位处长一齐摇摇头,几无可能。在你王耕校长动这个脑子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已经打过这个主意。
三个人正在说话,校下一阵喇叭声,学校新书记王书林来了。
一上楼,就碰上闻声来迎的王耕校长。“王书记,你的耳朵真长。两位处长刚刚到,你也就到了。来来来,认识一下。”
于是王耕校长把王书林书记介绍给两位处长认识。
四人重新坐下,又谈起了学校校址的问题。王书林书记说“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既然当时能够证明这5000亩土地属于工读学校,那么只要我们能查清这当时的历史档案。现在就没有掰扯不清的问题。法律社会讲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包主任,关于我们学校这些档案的问题,我们到哪里去能找到?”王耕校长旧话重提,他还是不死心。
“王校,你要是真的想查,还真的有三个地方,我提供给你。第一个是你们学校的档案室,第二个是我们局里面的档案室,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山城市或者是省档案馆。你们学校的你就可以当家,局里的我给你提供方便,去市里或者省档案馆,我给你开具介绍信。”
“那太好了。”
“王校,我看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不到黄河心不死。这个忙呢,我和财务处的谢处全力帮忙。”
王耕校长一听,真是五味杂陈,心中一股暖流涌过,不由得向新书记王书林,郑重介绍起二位处长对学校无私援助的点点滴滴。
王书林书记听了,也是十分感动,“没有各级领导的关怀,没有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这个学校办不好。今天晚上我做东,请二位处长留下吃个饭,先申明,不花学校一分钱。”
“行,我们自带酒水。”教育局办公室包克仁主任表态,他一直有心让财务处谢处长与阳光学校的领导班子能保持一种超越工作关系的友谊,不是为了个人,而是能为这些问题少年多争取一些财力支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