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王小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7章 含义,我在大明当皇帝,荣王小盖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真的没人,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些老师,三亚都不够,哪有份额分流给工部啊!”
说完,郭清的目光斜着看了解缙一眼,“要不三亚牺牲一下?”
大有一副,你惹出来的事,你支持,那就割你的肉,别指望我兜里的那些。
“……”
被郭清怎么一看,解缙面色不由一僵,变脸极快,“技校要不要办,这应该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今天要讨论,应该是办在哪里,规模多大,投入多少。
地方上,我觉得石碌就不错。
背靠石碌铁矿,本地又是重工业定点城市,东南是三亚,哪里是轻工业,目前又有两条直道相连。
模式上,完全可以跟着现有教育体系来做。
入门,在三亚试点解决,通过一年的时间,对劳力进行基础培训。
一年之后,视天赋分出三批。
头批,年龄较小,自我学习能力较强,对此进行重点培养,夜校后入鸿学,我相信有了头一年产业技能培训,加上亲属多从事产业劳作,进入鸿学后所学多会偏向于工。
第二批,年龄略大,但有不算太大的,则通过考试的方式,优者进入技校培养,及格者进入工坊,分配在老师傅手下,传帮代的模式发扬一下,每年再给予一定名额,定个年限,比如二年,或二十五岁,选拔后再进入技校。”
“老刘,你觉得如何?”
解缙一脸笑意看向刘授业。
口中分三批,只说了两批人,剩下的最后一批其实也很明确,就是一帮培养价值不高,同等情况下收益略差的。
不是不想公平,而是真的没办法公平。
有限的资源下,你总不能培养个三十岁的老农,不提培训消耗,效率,培养出来都快三十五六岁了,在这平均寿命二十七八岁的十四世纪末,这种培养模式完全就是朝着水塘里砸石头,顶多也就听个好名声。
“这个方案不错!
对广大百姓进行引导,政策,人员,扶持,这些都是浮与表面的术,社会氛围,环境影响才是道。
三亚,石碌,一个轻工业,一个重工业,加上对外出口的自由城都在琼南。
只要从现在开始抓住宣传,区域内不断提高工商地位,势必会产生巨大的效果!”
对于郭清来说,是刘授业,解缙要搞技校,产业工人培训也好,还是朱允熥在背后推动,这都是支线,别动了目前好不容易树立起来主线就行。
具体就工商阶层的发展,社会地位的提升,讲真,郭清真的不在乎,当年真要自恃身份,他就不会因“行知合一”四个字,放弃即将到手的吏部任免而跟着跑来琼海,并主抓新学教育怎么多年。
这就像是园艺一样,根都没在栽培好,上层修剪的再漂亮,那也只是表面光。
“老刘你觉得如何?”
内容是随口讨论,但讲真思路不错,只要往后控制好琼北,琼南的官场力量,端稳了这碗水就成。
琼北为琼海政治中心,琼南为工业中心,风气上北方严肃,南方灵活,这很好。
“三亚有港口,石碌也不是没有,三亚可做试点,石碌为什么不能?”
感受到背后的念头,刘授业退了一步,先抢下肯定能到手的。
“那就和三亚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