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师之路,导演能有什么坏心思,大秦兵,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现实给了刘副总比另一个世界里更好的选择,不过杨树没有一口答应。
“《三体》还要一个多月拍完,我先拿出一个故事后咱们再定吧。”
刘副总被忽悠累了,更希望有个确切的回答:“我相信以杨导的编剧能力一定能写出不错的故事,抗美援朝经典战役很多,拍什么都没问题,上甘岭、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等等都能拍。”
杨树总体上算接了这个活,这是一个纪念历史的作品,并不需要自由发挥,在其中编个剧本并不难。
他甚至还没走出中影,就已经决定了拍什么样的故事。
上甘岭已经有经典在前,没必要找不自在非要拍一个版本挑战一下。
三所里、松骨峰的故事都很精彩,不过都不如长津湖出名。
长津湖之前也不为观众所知,不过经过这几年不断地跳票的宣传,已经有了一定知名度,当然拍这个省点宣传费。
至于什么样的故事,其实并不重要。
原来世界凯哥、许克拍的《长津湖》有故事吗?
好像有又好像没有,说没有,是因为主要说的是一群人物在历史事件中的经历。
而所谓的故事,是男主回家探亲看望父母和弟弟,然后弟弟从军成长。
在杨树看来没有故事的这部分,恰是最感动人的地方,而所谓成长故事,恰是那部电影中最大的败笔。
父母角色形同布景,麻木愚鲁,可有可无,弟弟参军直接就进哥哥所在的连队,强加的痕迹也非常明显。
而后从一名不服管教的少年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军人,故事太老套,不明白为什么非要把成长描述成改造。
观众并不需要时时刻刻接受被动教育,大家看电影没有写观后感的任务,其实在大的历史环境里,只要把影片中的每个人物塑造好,将战场上的经历叙述精彩就够了。
刘漫看得出杨树对这个项目不是那么起劲,从中影出来就建议:“你做《三体》已经够忙了,或者我组织人写剧本吧,这种主旋律献礼片也未必是你拿手的,交给受过这种训练的编剧来写。”
杨树拒绝了:“不用,我还是更喜欢拍自己编的故事。”
自己编剧更自由,可以无限调整打磨剧情,这是创作的乐趣。
从艺术家角度看的话,杨树开拍《三体》不过是用影视呈现别人的作品,这是个工作,不算是有多大价值的创作。
所以不会编剧的导演恐怕很难成大师,这也就能理解为什么艺谋、凯哥这样的大导演成名后非要插手编剧工作,编得再烂也不听劝,因为这是他们的最后三公里路。
杨树自编自导自演,不存在所谓最后三公里,因为他距离成为大师还远着呢,何止三公里。
如果目标是电影大师,他甚至已经走错了路,在商业的路上走太久了,南辕北辙。
甚至娘娘和天仙都认为他浪费了才华,原本可以在影视界得到更高的定位,而不仅仅是票房导演。
然而就像涛姐说的,每个人都得尊重当初的决定,种什么种子结什么果,有一好没二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