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27章 议和不互市,穿越到明朝当举人,黎明之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对于皇帝的变化,周后自然也是看在了眼里,她同样为之欢欣鼓舞,甚至开始觉得自己当初支持太子的决定是完正确的,否则大明岂能有今天这么痛快的日子?而对父亲周奎的一些抱怨,更是没有放在心中半分了。
用膳过后,崇祯皇帝便在周后的服侍下饮茶,时而看上一眼奏疏,他常常不放心内阁大臣们的决策,担心他们的决策中藏着不为人知的私心,再加上他认为当年万历、天启二位皇帝整年不上朝,不看奏章,才使得大明局势败坏至此,因此等他继位之后,便力矫此弊,不肯将事情交到他人手中。
当然这么一来,每天送进宫里的各种奏折文书也就如同小山那么多,可其中偏偏绝大部分都是要紧事,既不能拖,也不能匆匆略过,因此崇祯皇帝便采取了一种宋朝用过的法子,即让通政司收到文书时用黄纸把事由写出,贴在最前面,这叫做引黄,再用黄纸把内容摘要写出,贴在后边,叫做贴黄。
等到他再看奏疏之前,就可以先看看引黄和贴黄,若是重要的事情就再仔细研究,不重要的事情就不必看过
一当然,针对紧急的军情奏报和塘报,向来是没有引黄和贴黄的,崇祯皇帝只能亲自看过去。
恰好刚刚收到的这一封奏疏便是建虏要求议和的内容,崇祯皇帝仔细看过后,心中却犯了疑难,便朝着一旁侍立的一个小太监问道:「内阁诸臣都到了么?还有太子可曾下了石景山?」
「回禀皇爷,内阁的几位阁老都已经到了武英殿,至于太子殿下尚未从石景山上下来....
崇祯皇帝对于太子近来的行径也有所知晓,明白他在做一件关键的大事,不好随意打扰,只是眼下之事也关系到国策,于是便沉声道:「将太子请到宫里来吧。」
「是,皇爷。」
等到小太监离开之后,周后便好奇地问道:「慈烺最近在做什么?他这一次回来后就来过本宫这里一次,走的时候还皱着眉头.......」
崇祯皇帝轻轻叹了一口气,道:「皇后不必多虑,慈烺这是在思考我大明的社稷安危,难免沉重了些......可他是我大明的储君,多想一想也没有坏事。」
「是,陛下说得才是正理。梦
崇祯皇帝从紫檀木桌面上端起了碧玉杯,轻轻抿了一口,便将杯子放回茶几上,沉声道:「起驾,朕要去武英殿。
当皇帝的御辇到了武英门外的时候,众臣已经跪在了汉白玉甬道一旁,向着皇帝行参拜大礼。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下了御辇,道:「众位
爱卿平身,随朕进殿吧。
有明一代,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到了崇祯年间时像皇后千秋、命妇朝贺仪也在此举行。
崇祯皇帝一路进了武英殿后殿,走到东边一间里的雕龙靠椅上坐下,众位大臣则纷纷重新进了殿行了常朝礼。
等到礼节过后,崇祯皇帝才将奏折交给了王承恩,让他将奏折在殿中念了一遍,空荡荡的声音在殿中回响着。
「自朕登基以来,东虏已经五次入塞了。
崇祯皇帝用沉重的声调道:「五次入塞,我大明京畿屡次遭到虏骑入犯,乃至于昌平失守,震惊陵寝。凡为臣子,都应卧薪尝胆,誓复国仇。如今太子接连于清河、德州、密云乃至于榛子岭痛歼敌虏,这才有今日建虏求和之举,你们以为,我大明到底该不该接受议和?」
说到底,崇祯皇帝的确犹豫了,巨大的耻辱感再加上林敬的屡次胜利,让他产生了几分幻想—一那就是何不趁着眼下这个机会,彻底消灭建虏呢?这样不仅可以彻底消除关外的隐患,也能让皇帝的威望进一步上升,而这却是议和所不能实现的。
当然,在这个问题上,崇祯皇帝多多少少有些昏了头,他只注意到建虏的巨大损失,却没有看到抗虏军也同样损失惨重,而这一点,殿中诸臣却是看得明明白白,他们自然不愿意再让皇帝进行军事上的冒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