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端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37章 栾提单于的消亡,大汉大忽悠帝,郑端木,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37章栾提单于的消亡
……………………………………
在晋阳这个蜜罐里泡了两三年,再想让呼厨泉住帐篷,烧牛粪?
既没马桶用,还没火锅吃!
肉块烤半天,用刀一拉,照样带血丝,滋味最好的时候也就是往里边放点咸盐胡椒……就算当上单于,过这种日子又能有啥意思?
陛下说过,咱们都是大汉国人,要是能让匈奴人都过上和汉人一样的日子,那才是自己为族人们所做最大的好事。
然而,就因为一个去卑,使自己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都可能化为泡影,这个瘪犊子玩意,当初在长城脚下,自己就应该早早弄死他!
“泉儿啊,这段时间你辛苦了,哥知道你为稳定并州做了大量工作,哥要给你记功呀!”
刘汉少一句话,使得呼厨泉多日以来,一直扑通扑通乱跳的小心脏终于落回到肚子里,不禁激动地说:“陛下圣明。微臣只是做了一些该做的事,不敢贪功。”
“有功不赏,那哥还有啥圣明啊?”
随即,刘汉少上前一把搂住呼厨泉的肩膀,又在其耳边悄悄地说:“哥告诉你个秘密,你可千万别外传。咱们朝廷正在河东筹建大汉盐业总公司,能够生产精细食盐,打算从生产到运输,再到销售,全方位占领市场,为国人服务。那可是个赚钱的大买卖,你赶紧筹钱,去入上一股,将来子子孙孙都能跟着吃红利!”
“这个……”
呼厨泉吃惊地看着刘汉少,虽然很多词儿没怎么听明白,但是大概意思都懂,这是朝廷要做食盐的买卖。食盐有多重要就不用说了,从前汉室朝廷一直严格控制,只有匈奴贵族才吃得起,那些牧人奴仆只能用苦咸水调个滋味。如今自己因为成了朝廷官员,居然可以入股盐业,往后还能一辈一辈分红利,这可真的是天恩浩荡,厚待自己了啊。
“入股”与“红利”,对于呼厨泉来说,其实也是新鲜词儿,因为州长级别是有资格入股国家银行的。前段时间还见黄邵把自己辛辛苦苦攒的俸禄又送回银行,以为他傻,但是黄邵给解释
说,入股之后就可以分红利,等于是用钱生钱,往后自己不单能拿到俸禄,还能拿到红利。只不过那时呼厨泉不太敢相信这种事,还以为是汉室朝廷又想法子圈钱了呢。
现在大汉皇帝亲口说,子子孙孙都能跟着吃红利,那岂不是说,就算将来自己不当官了,也照样能富贵?自己可比黄邵有钱多了,要是都能用钱生钱,将来黄邵的儿孙还不得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儿孙躺着吃肉?
照这么说的话,那之前自己没入股银行,是不是错过了什么?
幸福来的太突然,呼厨泉还没捋顺脑袋瓤儿,却听到刘汉少又当众大声说:“鉴于呼厨泉副州长为稳定并州所做出的贡献,哥决定,特赐姓呼延,以后便唤作呼延泉,延乃是朝廷恩泽,延绵不绝之意!”
…………
从“姓氏”到“姓名”,有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其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女人能顶整个天”的母系社会。“女生为姓”,所以上古时期的古姓都有女字旁,比如姬、姜、姚、妫、姒、嬴……
后来男人们觉得自己也能干大事,不用洗衣服做饭,看娃带孩子,便纷纷拉出小团队,从自己的“姓、部落”里跑出去单干,于是,便有了“氏”,比如轩辕氏、神农氏。
再到后来,男人们能干的事越来越多,占的地盘越来越大,大王开始裂土分封,便用“姓”来区别婚姻,“氏”来区别贵贱。这个时候大家其实都有“姓”,但是有“氏”者,才能是贵族,比如分封到“赵”这个地方的,便是“赵氏”,会给大王做弓箭的,便是“张氏”,以官职而定的“司马氏”。
“再再后来”,人口越来越多,只要不是一个村的,同姓之间隔上几代也能通婚,“姓氏”的概念便渐渐融合模糊。但是“名”又成了问题,比如刘邦邦,没当皇帝之前就叫“刘季”,也就是“刘三”的意思。而刘邦邦的父母也没有正式的名字,就叫“刘太公、刘媪”,等同于“刘大爷,刘大妈。”
演变到如今,虽然姓氏、名、表字都有了,但是普通百姓也没文化能给自己的娃想出多么高级的名字,能喊
顺嘴就不错了,至于表字,更是有书可读的富裕人家的事。而很多家主,为了显示出他们的特权以及文化水平,仍旧乐意为自家的仆役赐姓、赐名,以示恩泽。
所以,刘汉少当初在北邙山里,还给小娃们取名取到崩溃,当然,他只是为了能让小娃们有个顺口的名儿而已,然而此刻给呼厨泉赐姓,纯粹是因为这个恩泽比较便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