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无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0章《唐埃开罗和约》,狂野北美1846,葡萄无牙,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向厄立特里亚新殖民地区输送华人移民,不会考虑大唐帝国北美本土,那属实太遥远了。几乎环绕地球大半一圈儿,耗费资金极其惊人。
此次跨洋远征埃及,即便采用了很多节省经费的手段。整个远征行动依然耗资达13亿唐元之巨,几乎吃光了帝国政府几年的财政盈余,并且倒欠数千万之巨。
这其中,巨额的运输费用占了大头。
比较划算的移民方法是从天堂省,兰芳国或旅居中南半岛各国的华侨中招募移民,航程可以缩短到800011万公里不等注;出发港口不同,从而节省大量移民经费,将船票价格压缩到能够接受的程度。
另一种方法就是运营欧亚航班货船搭载,货船搭载移民需要改建专门的舱室。相较于专门的大型移民船环境局促,乘坐体验感较差,饮食保障各方面也不到位,导致移民死亡率较高。
唯一的好处就是船票价格低廉,很多口袋空空的华人愿意冒险一试。
当今时代在北美崛起的大唐帝国,极大的改善了海外华人境遇,树立了强悍而不好惹的形象。
在英法荷等老牌列强殖民地都能享受与白人同等的较高待遇,这一点殊为不易,体现大唐帝国真正的国际地位。
三个月后
1872年4月17日
马萨瓦港披红挂绿一片喜庆的色彩,迎来了隆重的码头落成暨城市新命名仪式,建设者们敲锣打鼓用华夏传统的节庆仪式,庆祝这一盛大日子。
宽广平整的码头上伫立着高大的蒸汽装卸机,采用蒸汽动力卷扬钢索,能够将大件货物吊运到码头上,极大的增强了港口吞吐货物的能力。
那些跟随远征军抵达海湾的货轮,早已经卸下了各种大型设备,一些米厂,榨油厂,锯木厂,面粉厂,食品厂纷纷投入生产或者正在处于设备调试中,进度相当喜人。
技术难度最高的水泥厂也处于设备安装阶段,预计将于年底投料试生产,解决当前建筑材料紧缺的难题。
码头停靠的5500吨法籍“特里特兰”号货轮,载运着数千吨水泥,钢材抵达海湾,这是玛萨瓦城市和港口建设拉动经济发展最鲜明的例证。
地中海贸易只要跨过苏尹士运河,就可以轻易的抵达红海港口马萨瓦,从法国图卢兹港启航到这里只需要10天,往来十分便捷。
一条笔直的栈桥长约162米,宽约205米伸入海湾中,能够就近靠泊吃水高达13米的万吨级轮船,使马萨瓦港一跃成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港口。
在港口腹地,除了有一排排正在建设的高大库房之外,大片平整过的土地铺着碎石子,这里就是露天货物堆场。
从码头到十几公里外的城市间,是一条笔直的砂石林荫大道,道路两旁移植了行道树,跨越溪流修建了桥梁,里里外外都透露着重金投入的气息。
而在视线远方的城市中,数百栋房屋拔地而起,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的城市样貌,几乎凭空创造了一个城市。
剩下的只需要不断的建设,扩充城市规模和人口,红海岸边一颗璀璨的明星城市就将诞生。
从马萨瓦前往高原上的云中之城道路就寒酸的多了,只是一条6米宽的土路,却没有绿荫如盖的行道树,也没有道路两侧排水沟和里程碑。
只是每隔一段距离或者遇到岔路,到路边的大树上会钉上一个或几个指路木牌子,指示通往某个乡镇。
城市规模初见雏形,农业先遣队也陆续派遣了出去,划分田亩开始集体垦荒。主要以马萨瓦东部地区和云中城周边地区为主,数量已经占到华人移民的1/3强。
30多个村镇陆续建设起来,牛羊麦种也都分发了下去,动作快的已经种下了麦苗,到了年底雨季来临前就能收获第一茬粮食,瓜果,看到相当的垦殖成就。
为了从河流中引水灌既,各个农业先遣队都在集中力量建设风车。
一座座高大的风车相继树立起来,风车既可以引水灌既,也可以榨油磨面,还可以春米脱粒,是村子里极重要的农业生产设施,已成为这个地区独特的美丽景观。
码头上,搭起了观礼彩棚,摆放着祭祀天地三牲和香烛神桉,周围的锣鼓手和舞龙舞狮人群早已准备就绪,被全副武装的士兵们隔在圈外。
圈内是帝国远征军及政府高官们,他们在这里集体迎候特意前来参加庆典的远征军总司令长官唐李信殿下,他们一行乘坐“恶风号”装甲巡洋舰刚刚抵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