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93章正月,北雄,河边草,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正月初的长安满是烟火气。
人们相互探访,聚饮用餐,不管是平民百姓,还是贵族人家,都想着法的让家人能够享受一下。
大家也在积攒着热情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上元佳节。
和元贞三年的时候比较相像,很多士子在元贞六年秋末的时候来到了长安,准备元贞七年的京试。
而正月里,长安最热闹的地方就变成了彩玉坊,士子们在那里办起了一场接一场的文会,偶尔便会有精彩的诗文传出,让人赞叹不已。
比较杰出的书画之类的作品也不在少数。
这些都是入京赶考的士子的扬名之举只是比之元贞三年的时候要规范了许多,士子们不再乱递文章了。
大唐立国之后,在元贞三年开科取士,给想要入仕的读书人以另外一个选择,荐举之制被越来越严格的限制在了官场内部。
白身想要入仕,通过科举迈入官场成为了第一选择,三年的时间,让大部分人都明白,不通过科考进入官场,对你的仕途来说将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
举人和进士是最基本的条件,你想像以前那样,通过相互引荐入仕,就要做好沉于下僚的准备。
比如说在一县之地,九品以外,皆为吏员。
县中各曹主官就是从九品,他们以下就都是小吏了。
你以白身入仕,背景足够强大,如今其实还是可以入品的比如说县中的各曹主官可你再想成为县中的主簿,县丞之类,就需要付出比以前成倍的努力才行。
县中正官也就是县令你就不用指望了,你努力的方向应该是郡中的官职,进入郡中之后,你的升迁道路就会越发的滞涩,因为你缺了一个前提条件,没有参加过科举。
唐初六载,才开始第二次京试,还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只是大趋势却已经明显的表现了出来。
大唐不是前隋,科举弄的有一天没一天的,大唐是一年一次县试,两年一次道试,三年一次京试。
县试取中的是秀才,道试则为举人,京试则为进士,这是大唐按照行政区域建立的科举取士体系。
县试在郡中举行道试在各道,京试在长安,三级制,正好与大唐的行政区域体系相对应。
大唐朝廷这几年一直在完善科举制度,到了大唐元贞七年,基本上形成了科举制度的雏形。
中间自然还有很多需要改动的地方,但大致上都属于细节方面的问题了。
至于科举制度和大唐官制的有机融合,还需要人们的不懈努力,效果上也看不太出来,时间太短。
只有当那些科举出身的科举官大规模进入大唐的统治核心当中来的时候,才能够持续的奠定科举的坚实地位。
为了鼓励读书人参加科举,大唐也给出了不少优惠政策。
其中最为实惠的一项就是对取中的士子进行税赋上的减免,有李破这样的皇帝,自然是不会给你免税的,更不会让你借此肆意的侵吞良田,把乡里的人都弄成雇农成雇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