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边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322.第322章 战后,北雄,河边草,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按照他的心理,被他捉到的隋末豪杰,估计大多数都没什么好下场。
当然,这也是他身边缺乏得力之人规劝的结果,不然的话,一定会有人告诉他,这年头招降纳叛不应该以自己的喜好来作为行事准则,那样一来名声多数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然而,简单粗暴的做法往往会有一些直接的效果,于是,其他几个幽州军将领马上就老实多了。
涿郡的情形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李破也显示出了他疑心比较重的特点,分开来问了一遍。
涿郡郡城的大致情况也就差不多清楚了。
如今统辖郡城上下的人很有些名气,这个家伙叫温彦博,是太原温氏后人。
如今位居幽州总管府司马之职,是罗艺的心腹。
这是个文人,曾担任过京官儿,在朝中人脉也不错。
可惜,他是秦王杨俊在并州总管任上举荐的人,后来开皇十七年,杨俊因骄奢事,而恶于文帝,夺其官职,召回京师问罪。
杨俊在开皇二十年的时候,病死在京师,文帝恼于杨俊身边臣子仆从规劝不利,秦王府中人等,多数受到了牵连,温彦博也不例外。
后来杨广继位,对秦王子嗣还算不错,温彦博的宦途也有了些起色,辗转来到幽州做官儿,能在大业末年来涿郡为官的人,其实都是受到看重的人。
可惜的是,这种看重未必是好事儿,温彦博在幽州蹉跎了好几年,天下大势变幻,他这样的文人,多数都是随波逐流,没有武将那么有主张。
后来做了罗艺府中司马,估计多数也是无奈所致。
至于说谁人领兵守城,几个降将说了些名字,李破听听也就过了,有两个姓罗的,都是罗艺的亲族,没什么知名人士了。
和他当初的判断差不多,看来罗艺还远远没到站稳脚跟的时候,煽动兵变的后遗症,十分的明显。
据说薛世雄的两个儿子在幽州,可却都在守陵当中……
…………………………
大业十三年五月末,李破率军溃宋金刚,杀宋金刚,占据上谷郡,随后败幽州军主力,斩幽州总管罗艺,翌日晚间,以降卒为先导,趁夜率军袭蓟城,克之。
从大业八年算起,五年之后,当日征辽军中小卒重回故地,率军占据了涿郡郡城以及皇帝杨广几番临幸的临朔宫。
消息传开之后,河北震动。
渔阳郡诸地的幽州兵马,纷纷固城自保,居庸关守军战战兢兢。
魏刀儿在听到风声之后,率军南下去了河间,打算与窦建德抱团取暖,因为他这样的流寇,最怕的就是受到骑兵突袭。
窦建德也比较震惊,本应该在大业十三年大肆扩张的他,立即收缩兵力,和魏刀儿联盟,准备迎接来自北方的这个强敌的进攻。
…………………………
与此同时,本想着兵分三路,尽快去到长安的李渊也不得不在屈突通部将桑显和的凶猛进攻中,停了下来,来面对屈突通布下的防御圈儿。
屈突通这人用兵沉稳,他并非是个天才型的领兵将领,可在战略布局之上,当世很少有人能比得上这个人。
只不过越是这样的人,闪光点也就越少,只有当你和他交战的时候,才会感觉到难受。
李渊就很难受。
屈突通陈重兵于河东郡,这是个非常关键的位置,它西边就是蒲津桥,过了黄河向西就是冯翊郡城,过桥向南一些,则是永丰大仓,这是关中第一大仓,夺下它,李渊大军也就不愁军粮了。
而河东郡向南,则是风陵渡口,是的,你向南向西,都需要过了河东郡才成。
李渊想要过河,还有第三个选择,那就是龙门和韩城之间的龙门山和梁山,而这个过河点,却又有韩城和合阳这样的坚城把守。
这样的战略,几乎是封死了李渊大军去到长安的所有道路,屈突通想来,李渊想要进到成安,只能和他在河东鏖战,别无他法才对。
可他想错了,李渊是头疼,可大隋已经咽气了,隋帝杨广虽还没有死,却和死人差不多了,无论关西人还是关东人,除了有数的几位之外,没人去惦记将天下弄的烽烟四起的这位皇帝了。
李渊南下长安,虽无地利,却占了一个人和。
李渊只是派出了一些使者,试探性的跟防御圈西边儿的人们交流了一下,屈突通所布下的防御圈,就立即分崩离析,韩城,合阳,冯翊郡便纷纷投到了李渊麾下。
不但撕开了防御圈,还让屈突通部陷入了险境。
于是,五月下半段和六月的上半段,李渊父子和屈突通围绕着黄河沿岸的关城要塞斗智斗勇,你来我往杀的昏天暗地。
(月票月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