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56 客来
呜哩哇啦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No.156 客来,我在1980有片原始森林,呜哩哇啦嘿,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中年笑着冲着他笑笑:“没事儿,我昨天晚上看了你们的视频,上山采蜜,确实很累。我是你的粉丝,我叫郑仕平,这位我我的父亲郑绍同,当年就在张家坳当的知青,还有……”
他指了指跟在身后的少妇和穿着一身休闲运动装,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的少女说道:“这是我的妻子和女儿!我们这次主要就是陪老父亲回来看看,这些年,我父亲可没少念叨这里。当然了,我们也很想见识见识你那些神奇的美味,欣赏一下这里的美景和平常你那些甜美的蜂蜜。”
“不嫌弃这里是荒郊野岭就好!”王明远笑道。
“怎么会嫌弃,现在退休了,城里车水马龙的,也只能到公园里散散步逛一逛,可是啊,这里才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就一心想着,趁着身体还硬朗,什么时候能回来看看,现在终于来了,小伙子,倒是叨扰你们了!”郑绍同和蔼地冲着王明远笑道。
“这怎么谈得上叨扰,你们能来,可是让我这小小蜂场蓬荜生辉啊!”王明远客套地回应。
“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大爷,蜂场建起来,开始发布视频到现在,你们可是这里的第一批游客,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冒昧地问一下,我们能开启一下直播吗?也算是一种宣传”张慧在一旁插嘴问道:“当然了,录制的直播视频,我会传输一份给你们。我保证不会打扰几位。”
以往直播内容都是有预告的,可这次情况不同。
毕竟涉及一些隐私,不问清楚,真不好胡来。
“这有什么不可以的!这对我能来说,同样也很有纪念意义的。”
郑绍同和郑仕平纷纷点头。
得到两人同意,张慧随即开启了直播。
这一次,不用过多的解说互动,只需要好好记录就行。
几人一路走走停停,更多的时候是在听郑绍同讲述着当年的过往。
“我是十七岁到陈家沟生产队当知青的,足足在这里当了呆了十二年,这里的每一块地,都那么难忘。
都是一群城里来的半大小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一声号召,雄心勃勃地就来了,到了地方,生产队长领着人热情地欢迎了我们,随后就被送到了张家坳的知青点,开始了这段艰苦的日子。
每天垦荒、种地、打柴……弄得是皮开肉绽,叫苦连天,无论天晴下雨,一年到头,好像总有干不完的活,一个个都是城里来的,何曾过过这种苦日子。
若不是老乡们包容教导,在那缺衣少食的时期,不少人连活下来都成问题。
你看,那边那块地,当年我们几个曾在里面偷过包谷,偷偷摸摸跑山里生堆火,连壳一起埋在火堆里烧,那叫一个香甜。
还有,你再看那块地,我在里面偷过洋芋,在林子里烧的时候,还被民兵队长逮到过,不过,并没有为难我们。”
……
郑绍同一边走,一边指着所过的每一个地方,诉说着过往。
几人都只是默默的听着。
哪怕是王明远,在80那年也呆过一段时间了,还认识了知青点留下来的最后一个知青韩小玲,现在听着这些话,也是感慨万分,很难想象出当年最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历了什么。
偷包谷,偷土豆,刨红薯时,瞅准机会抱着红薯一顿勐啃,怎么偷藏的粮食……等等一系列小偷小摸、偷奸耍滑的事情,现在听来,却没人能笑得出来。
难,太难了!
短短十里的路,足足走了三个多小时,才抵达蜂场。
看着大变样的张家坳,郑绍同显得有些失落:“知青点我们合力建的土房没了,还有这里的几家老乡的竹楼,也不见了影子,也不知道他们现如今怎样了。”
“残破的土房和竹楼,都是被我建蜂场的时候拆掉的,这片地方,早些年被我爷爷买下来了,说起来,我的爷爷和您,可是大有渊源,因为他也是这里这里的知青。”王明不无安慰地解释道。
“你的爷爷是……”老头转身看着王明远。
“我的爷爷名叫王宝昌。”
“王宝昌王大哥啊,他可是最早到张家坳下乡的知青,他是明城的,当年可对我们这些从别的地儿来的知青非常照顾,他现在还好吗?”
“已经过世了,后来也和您一样,回到张家坳看过,发现这里的人都已经搬走,就将这里买了下来,然后一人在此独居。我小的时候放假,大部分时间也是在这里陪爷爷度过的。”
“这样啊……他还是放不下你的奶奶苏颖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