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第三十五章
山海十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5章 第三十五章,我和四爷互穿后[清穿],山海十八,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虽然朱三太子是块砖,但也不是谁想搬就能搬。
武拂衣非常怀疑吴医员的脑子不够用,他敢说是被反清复明的人威胁了,不就是自爆与反贼相关
“你说家人被反贼打了,也就是有人证与物证了”
“是的,四月二十七日,小人的女儿在往返脂粉铺的路上被人揍了一顿,这会身上还有伤。”
吴医员已经交代了,他本身不愿意破坏实验,但害怕家人性命收到威胁,逼不得已才做了此事。
前因并不复杂。
小吴姑娘今年十二岁,在购买脂粉后,她与侍女被两个蒙面人挟持入暗巷。
蒙面人对她拳打脚踢,当场就把小姑娘给吓懵了,是连呼叫也不敢。随后,蒙面人塞了一封恐吓信让她转交吴医员。
小吴姑娘被吓到差点昏倒,可不敢对外声张怕坏了名声,只能说是不小心摔倒了。
在侍女的陪同下,两人惊慌失措地回到家。把信给了吴医员,这才发现是有朱三太子主谋要破坏牛痘实验。
“小人句句属实。”
吴医员说“那封威胁信还在小人的书房内,小人真是被迫的啊。”
这话说得就差指天发誓,好似真是朱三太子想趁势作乱。
此刻,胤禛冷不丁地抛出一问,“吴医员,你儿子多大了”
吴医员不明就里,怎么突然问起这个他也不敢不答,只能回答,“五岁。”
胤禛抛出了第二句,“你一共有几个孩子一男几女”
吴医员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支支吾吾没能立刻回答。
武拂衣见状,瞬间明白胤禛提问的用意。
不管吴医员背后有哪位“大聪明”指点,让他居然地搬起朱三太子这块砖,反正口供之中每件事都发生了。
小吴姑娘被蒙面人打是真的,威胁信也确实存在,看起来就像是真有其事发生一般。哪怕想要找人对质,但不知反贼去了哪里。好似验证了吴医员是被胁迫来下药的。
这样看似闭环的逻辑,却有可能是一场自导自演的戏码,而隐去了背后主谋。
威胁信相对容易捏造,但小吴姑娘要挨一顿真的打。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人饥易子食。
假设吴医员根本不在意女儿,那么为了演得逼真,在小姑娘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吴医员安排的人揍一顿未尝不可能。
别说吴医员做不出来,他都能给参加实验的孩子下毒,从这一条足够看出他没有医者仁心。
不在乎女儿,只在意儿子,重男轻女是这个时代的通病。
胤禛正是想到了这一点,才问吴医员生了几男几女。
武拂衣紧盯吴医员,接着胤禛的思路推测下去。
“你接连生了几个女儿,但只得了一个儿子。平日,对儿子是千依百顺,对女儿就当是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吧”
吴医员被说中了事实,心虚地低下了头。
武拂衣没有继续逼问,就讥讽地撂下一番话。
“你既亲口承认与反贼有过交集,不论是主动或被动,此事绝无可能善了。大清律你可能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与谋反相关事件,彻查全家是一定的。你儿子也逃不掉。”
什么
吴医员瞪大了眼睛,他确实没读过大清律。医员这一职位压根没有品级,压根算不上什么官员,就是一个小吏。
“四贝勒开恩啊小人的儿子只有五岁,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
“他不懂,你该懂。还有什么想交代的现在说还算坦白从宽。”
武拂衣瞧着吴医员,确定了这人就是一个法盲。
朝廷里,类似的糊涂人恐怕只多不少,而既愚蠢又贪心的怕是更多。
话说回来,这人要是不糊涂怎么会打着朱三太子的旗号做事,哪怕真是被胁迫也不行。
吴医员后知后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却还有点犹豫不决没有立刻交代。
张御医吩咐了,只要办好这件事将来就许他儿子一个前程。他这辈子混不出名堂,但给儿子总想留点什么。
虽然朱三太子事涉反贼,但瞧着过去那些年,皇上在判案时也不是全部严惩。
两年前,皇上还去了金陵祭拜明太祖之墓,昭告天下说,想要查访朱家皇室后嗣还剩几个人,为了授予他们看守明朝帝陵的重要差事。1
武拂衣瞧着吴医员的模样,知道这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这事还不能说吴訫愚蠢到底,更该说是康熙的演技太好。
前年,颁布圣旨说要优待明朝后裔。这事还真有人信,信的人怕也是不少。如果朝野上下不是真的相信,又怎么能钓出明朝遗孤。
“来人,将吴訫先押入暗室。”
武拂衣没和吴医员再扯皮,就让侍卫长庆复把人铐走了。
这就叮嘱胤禛继续严格看管庄子,而她要向康熙上报此事。
吴訫看不明白,她不会跟着傻,扯到朱三太子的事还是让皇上去烦心。
拔萝卜带出泥。
选择在北郊庄子上投毒,是柿子挑软的捏还是特意针对武格格
有人就有江湖,有利益就有斗争。
齐心协力是美好希望,正因为罕有而被人歌颂。
鬼知道吴訫背后涉及几方斗争。
武拂衣没有过度深入,而上报康熙去严查。她能做的就是加强防范,尽力减低混乱出现的可能性。
端午当天,康熙桌上摆放的不仅是粽子,还有北郊传来的朱三太子胁迫医员投毒案。
读完老四的折子,第一反应就是太医院必须整治了。
别管是谁让吴訫投毒,今天他说迫不得已对实验者下手,明天会不会对宫内下手
太医院众人都有出入宫廷的机会,而且也有接触与准确使用毒物的方法。
这岂能不引起重视
几乎是立刻,康熙就派人将吴訫押送回宫,并且全面控制住吴家一家。
直到面对皇上,吴訫终于意识到自己犯的事有多严重。
在抄家灭族的警告下,他再也不信张御医说的上头有人作保,而将真话都供述出来。
他不知道是谁借着朱三太子的名义行事,顶头上司张御医张慈让他在北郊庄子内下毒。
制造实验者死亡的混乱,也就制造武格格管理失误的罪责。
从恐吓信到女儿被打,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戏码,为的就是坐实朱三太子派反贼作乱的借口。
为什么选择朱三太子为替罪羔羊
因为这样一来就抓不到真正的闹事者,可以把责任推卸得一干二净。
康熙闻言很快将张御医拿下。
由于吴医员供出张慈了毒物,这笔毒物来源的确能查到张御医的头上,是让他无从辩驳。
如果没有人主导,张御医不会无端去下毒。
康熙几乎立刻有了第一怀疑对象,索额图主张借牛痘研究给太子制造威望,却没能成功。马上招来监视索额图的暗探,坐实一条线索,格尔芬在四月初与张御医有往来。
那么是索额图指使下毒吗
最终,张御医招供出了索相。
他不敢不招,因为皇上说了如果不招,他就是谋反罪名。
张御医终于明白了现实情况,他想要后悔却迟了。
原来,扯上前明后裔,皇上的态度与两年前对外宣称会善待朱家后人时截然不同,是能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哪有什么仁慈,只有满满的残酷。
这下子,张御医不敢再隐瞒,提到是格尔芬让他制造实验者死亡事件。
不过,他没有提起八福晋针对武格格,这话是打死也不会说了。
得罪了太子,得罪了四爷家,也就不能再得罪八爷。只有这样才能留有一条退路,哪怕自己会被处死或流放,但好歹也要给家里人留下退路。
事情牵扯到了索额图,也就是牵扯到了太子。
康熙将张御医与吴医员先下狱,却在处置幕后黑手时有了一些犹豫。翻来覆去,几天之后做出决定,对外隐瞒了此事的主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