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拉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十二章 最幸运的状元,大明求生记,拉拉袖,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景泰二年辛未科是在京城保卫战后,也是代宗第一次开科,所以朝廷很重视,来自各地的考生早早就把京城大小客栈住满了,前期热身的各种诗会、文会可以说每日一小会,三日一大会,文风鼎盛起来。
在土木堡之变后,死了一大批朝廷官员,后又一大批老臣顶替上来,这二年来这些老臣也陆续致士,就更需要年富力强的官员替代,比如吏部左侍郎魏骥致仕。兵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苗衷致仕。礼部侍郎陈敬宗致仕。南京礼部尚书王英逝世。南京户部管事王瀹逝世。工部尚书周忱致仕。应天府、顺天府内都需要新的官员充实,所以各方势力纷纷紧盯这一次的朝廷“春闱”。
在这一届下场入试中,就有章子俊来到京城结识的许多文人,比如诗会上一起的李秉彝、李钧、杨守成。还有刘升、李胜、曹衡等人,另有姚壁、姚玺两兄弟。
可是在这里要说起一个人,可能是历史上最幸运的一位状元了,此人叫柯潜,莆田城厢区灵川镇柯朱村人。作为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代,将他送往城厢区东海镇之北的坪洋山,石梯书亭拜师求学。但柯潜小时生性迟钝,久学不开窍,塾师见其“孺子不可教也”,便要辞别学馆而去。可是柯潜属于那种脑子不转弯,一根筋到底的那种,就好比金庸里面的郭靖式人物,练武不知变通,愚笨无比。此柯潜也差不多,死读书,也不知道变通,可是有一点好处,死读书的人,一板一眼,虽然进步不快,好歹能记住所读之书中的所有,就很合乎古代科考的方式,反正出的题,全在”四书五经“之上,柯潜的死记硬背就显威力了。
按照柯潜的才能学识估计很难能中进士,别说是状元了,一般来说,考状元都得有点优势,就算是长得帅、名字好,也起码算是个优势,但柯潜这位状元,却一点优势都没有,糊里糊涂,阴差阳错,莫名其妙地就成了状元,真是名副其实的狗屎运。
就说此次会试后,就是殿试了,在殿试结束后,考官们把卷子列好名次按一甲、二甲、三甲整齐排列全都尘埃落定。
这时,主考官陈循生怕阅卷有误,又仔细地从罢黜的卷子里挑出来几份,再从以阅的卷子中可能是觉得不好,随手给扔在了一边,然后拿着已经殿试后的一甲的三份卷子去了里屋,再仔细确认。
过了一会儿,商辂进来了,商辂可不是一般人,六年前刚高中状元,而且是历史上少有的连中三元,深受皇上的器重。还有一个优势,古代为官长的帅也是一大助力,商辂仪表美好、身体高大,相貌堂堂,很得英宗朱祁镇喜欢,土木堡之后,商辂与兵部侍郎于谦等持相同立场,极力反对南迁。拥戴朱祁钰即位为帝,又因为长的帅,进升为翰林院侍读。
翰林院侍读官位不高,从五品官职,可是含金量很高,从翰林院出来的,京官中的大学士、尚书、侍郎,地方官中的督抚藩臬,都有机会担任。如果不是翰林院出身,以后是没有机会入阁,充当大学士、协办大学士等最高荣誉职位,死后更不能谥”文“。所以,能被选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的官员,都是朝廷重臣。而侍读这个官职,就是专门为皇上解读政事、讲经释疑,也是皇上处理朝政的重要参考来源。就是说这个职位离皇帝最近,能担任的人,以后都是要入内阁为辅的。
再说商辂刚从皇上那边下班,就来到殿试后的阅卷室,作为文人都很关切即将产生的最后结果,商辂进来后,见二甲的卷子在一起,三甲的卷子在一起,唯独一甲的没看见,但旁边还有几份,没写名次,据常理推断,应该就是一甲的。
商辂向来喜欢助人为乐,心想可能是考官们太忙了,还没来得及写上名次,不如我来代劳吧。于是,一边嘴里念叨着考官们这阵子的辛苦,为国选士废寝忘食,为皇上分忧,一边提笔在那几份卷子上写上了两个大字——“头等”。写完后,商辂又发扬做好事不留名,学习雷锋好榜样的优秀品质,轻轻的来了,正如轻轻走,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片脚印。
不过,这一切却被副考官叶盛看到了。叶盛有点莫名其妙,老商过来干什么?还在卷子上写了几个字,什么意思啊?叶盛脑子不是很灵光,就跑去里屋找主考官陈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