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顶山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三章 校园,回不去的乡村,无顶山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三)
那时候寨上的学校,原来是一个姜家祠堂。
我的一位远房老舅还能记得起当年的情形:
学校是四合院式的建筑,正堂全是空的,横梁上有几块大匾,大堂的正堂上方有一块扁,写的是《源远流长》,正堂左一间房的大匾是《枝繁叶茂》,正堂的右面一间大匾是《祖德流芳》。匾右侧有一行竖立小字“光绪十四年(1888)敬立”。和正堂大匾对立的一块匾是《五世其昌》,与此匾背立面朝天井的大匾是《钟灵毓秀》。天井两侧一楼是教室,教室的墙壁是木板隔成,用红漆做的八个大圆,每面四个,每个圆中各写一个黒体字。右面大红圆中是“礼义廉耻”,右面是“信义和平”。柱子上有用木头扣成瓦状挂在柱子上对联,好像还是鎏金的。
不过,在我的印象中,孔夫子大位和所供奉的祖宗牌位都早就拆除了,老舅记忆中的这些匾额和对联也早已不存。
正屋和偏房的一楼,全部改装成了教室,二楼则是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
在正大门上方二楼,悬挂着一个半圆形铁钟,用一根铁棍敲击,就发出清脆的铃声。上课、下课、集合的铃声各不同。上课的铃声“铛,铛,铛”急促但不密集,下课的铃声“铛,铛,铛”轻快而解压。做早操、放学集合的铃声“铛,铛,铛,铛,铛”则急促而密集。
铃声就是命令。对那校钟,我们是既敬畏,又神往。
我特地近距离观察过,那铁钟常年敲击处,已经卷出了一大块,而敲钟的铁棒也圆溜溜地光滑。钟的旁边有一个木孔,敲完钟,就把铁棒插入孔中,不至滑落。
周末被父亲带去学校加班时,我曾悄悄拿起铁棒轻轻地敲击了一下铁钟。后来好多同学都围着我,问敲钟是一种什么感觉,我必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看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我曾得意了好一阵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