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不独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6章 专车上路,平凡之路2010,万里不独行,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为价位如果确定得跟出租车差不多的话,又没有门槛谁都可以注册,那出租车的牌照岂不是一文不值了?
无论是出租车公司,还是出租车司机都不能接受这样的局面发生。
这其实是一个利益调和的需要,林一早有心理准备并且也能够接受,万里出行的专车业务也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准备的。
既然能拿到这个许可,他有一些藏在心底的想法就没和其他几人分享了。
那就是即使政策不允许的话,他也不打算再等待,直接强行上马也要力推专车业务的。
因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大不了就是交罚款嘛,都都打车当初不也是顶着罚款在鹏城运营的,先斩后奏这种事程惟搞得我就搞不得?
林一敢这么做也来自于他心里的确信,他知道这是大势所趋,所谓创新就是比别人多走一两步有什么不对?
不管怎么说,上面同意了总归是个好事,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林一也不想冒这种无谓的风险。
“专车定位高端业务这没问题,ber早期的成功就足以证明这个服务是存在市场需求的,而且国内的大城市也有足够的潜在客户。”
ber这个词根来源于德语,最初设想的运营工具是“优雅的德系车”,但在旧金山上线的时候还是因地制宜地用了那里更常见的林肯城市汽车。
使用高档轿车,而且还有帮开车门这样的附加服务,那么客户自然也不是普通中产,一般都是家境殷实的上层中产或者干脆就是富人。
ber早期能够受到那么大的追捧,除了湾区的极客们对于用手机打车这个点子特别欢迎之外,它的乘客也是非富即贵。
一群有身份有地位的客户在使用了ber之后成了忠实粉丝,然后用各种方式襄助了这家公司的起飞。
这条业务线后来发展成berbck,起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提供服务的大多是黑色的商务车。
就像很多美国公司的习惯一样,ber的业务也是“自上而下”地进行推广,业务线从高端到低端这样子覆盖。
这些事儿他们早就研究过,李莫言现在说的都是很实际的东西:
“在跟监管部门的沟通过程中,我已经牵头组建了公司的专车事业部,按照之前的计划,第一步打算在京申羊鹏四大一线城市启动。”
“我们在四个城市的团队已经跟若干租车公司谈好,由他们提供空置的高档车,通过万里出行app接收订单,起步价和里程价格全都显着高过出租车。”
“司机的话一部分由租车公司提供,也可以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进行聘用,与万里出行均不存在劳动关系。”
“运营团队这边已经随时可以上线,我们初步选定了8月1日这个时间,到时会有一整套推广措施。”
“大体上来说,就是对使用频率高的用户发放一些专车试用红包,让他们体验一下更舒适的车型和更细致的专车服务,如果经济能力足够的话以后就可以转化为专车客户。”
林一问王恺:“产品这一端准备得怎么样?”
王恺肯定地回答:“早就准备好了,就在原有的万里出行app里新增一个功能,在发出订单之前增加了选择出租车或专车的可勾选按钮。”
“在上线之后的那一周呢,配合推广活动这个专车按钮会进行着重显示,不过不会帮用户默认勾选。”
这些按部就班的安排林一没有什么补充,他只是跟师姐提醒了一点:
“出租车司机那边吩咐运营团队做好安抚,即使我们做了很多的工作他们未必能理解,如果司机闹起来的话要先准备好预桉。”
这番叮嘱说完之后,万里出行终于在8月1日对外宣布启动专车服务,为行业内第一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