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三章 最乐观的态度,和最绝望的现实,催泪系导演,天下小黑,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华国《电影周刊》的副主编,周清泉从柏林电影节发回国内一篇影评上写道:</p>
“《美丽人生》李易导演作品。</p>
这部电影可以说,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仿佛是两部不同的电影,前面有多么欢乐,后面就有多么惨烈。</p>
相信大家都记得圭多追多拉的片段。</p>
那真的是人生处处有惊喜,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精心安排的浪漫!</p>
可是实际上呢?</p>
真正让多拉疯狂的爱上圭多,让圭多能追到多拉不仅是因为他聪明,更重要的是他把多拉视为自己的公主。</p>
他不仅是这么说的,而且也是这么做的。</p>
追求一个心仪的女孩,用的各种惊喜各种浪漫,其实在我看来,并不是圭多最独特的魅力,最让人感怀的是他始终如一的态度,他不管是在婚前还是在婚后,都一直把多拉当成公主对待。</p>
我们通常在恋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说,结婚前是公主,婚礼当天是皇后,怀孕时是贵妃,生完孩子,就沦落成女仆了!</p>
可是圭多却始终如一地把多拉当成自己的公主!</p>
这一点从婚后有了约书亚之后,他依然不会忘记,在日常生活之中给予自己的公主惊喜和浪漫。</p>
真正的做到了,让她在任何时候,都是公主,在任何时候都能有惊喜有浪漫!</p>
这才是他最可贵的!</p>
他在蛋糕上写下“早安,公主”,骑马带走多拉,给多拉铺地毯,在集中营用广播和她说话,放歌给她听……这些行为都很浪漫。可以说圭多对多拉的爱,是一以贯之的,从未有过改变。</p>
哪怕是在最后的时刻,让人感触最深的是圭多去找多拉,结果被发现了,然后被枪毙了。</p>
更残酷的是第二天战争就结束了。</p>
我想可能很多人看完电影都会疑问:如果圭多没有去找多拉,第二天他们是不是能全家团聚?圭多的死是不是没有意义?</p>
可是正因为我们是从正常人的思维去想,所以我们会认为,第一时间应该是保证自己的安全,正常人不会像圭多那样冒着被枪毙的风险去找妻子,不会大费周章为儿子编织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会像多拉那样明明不是犹太人还主动要被关进集中营……</p>
正是因为正常人不会做这种事,所以圭多、多拉的行为更让人感动,因为他们做了人们没有勇气去做的事。</p>
多拉愿意以进入集中营的方式和家人在一起,圭多愿意冒着生命危险用广播说“早安,公主”,还放歌给她听,更能说明他们感情真挚。</p>
电影没有没有直接用血腥恐怖的镜头来体现集中营的惨烈,而是通过和前半部分圭多一家人的幸福生活相对比。而是通过平铺直叙的方式,展现了他们以前的生活越幸福,我想这越能凸显集中营的生活有多痛苦。</p>
影片基调越幽默有趣,越能凸显结局的悲伤。</p>
如果没有和平,你怎么知道战争有多残酷呢?</p>
《美丽人生》这部电影究竟是悲剧还是喜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可我跟大多数人一样,看完这部电影还是流泪了,不管它的拍摄手法再怎么喜剧化,我还是哭了。为爸爸跟儿子玩的游戏,为爸爸最后走过箱子时的表演,为最后缓缓而来的那辆坦克。</p>
关于《美丽人生》,很多观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影片中的父爱很感人。</p>
的确,父爱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之一,但它并不是影片的主旨。</p>
在我看来,父爱只能算影片的第二大主题,影片真正的主题其实还是反战、反歧视。</p>
圭多申请开书店迟迟没有成功,就是因为墨索里尼推行的种族歧视政策,犹太人干什么都不顺利。</p>
除此之外,学校校长告诉学生他们是世界上最高贵的种族。</p>
街上随处可见禁止犹太人入内的店铺。</p>
当然最残忍的还是**屠杀犹太人,电影里面并没有直观地展现这些令人发自的暴行,但是却通过更多的令人细思极恐的细节来展现大屠杀的暴行。</p>
第一个是在圭多父子被抓走的时候,坐在他们旁边的养猫的女孩,当这只猫再次出现的时候,它的主人已经不在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