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88章 内阁总理撤消案(下),1908远东狂人,丹丘,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488章内阁总理撤消案(下)
在撤消“内阁总理”的问题上,对于黄兴和熊成基的立场,同为国会议员的杨度完全清楚,此时见黄兴问起他对“内阁总理撤消案”的看法,便也毫不掩饰自己的立场。
“对于‘内阁总理撤消案’,杨某非常赞同黎议长和汤议长的看法,我国行政效率太过低下,尸位素餐之辈布满朝堂,如此局面之下,政府如何才能顺利展开工作?所以,依杨某之见,这内阁总理的撤消是好事,有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由总统直接监督内阁工作,这也符合总统制的精神,既然总统能够将公务处理妥当,又何必叠床架屋的设置一个内阁总理呢?”
杨度的话让黄兴和熊成基连连摇头,虽然他们知道杨度一向主张“君主立宪”最适合中国,可是现在既然已经确立了共和制度,那么,所有人都有资格来保卫这一制度。
熊成基这一次没有谦让,杨度说完之后,他便接了几句话。
“杨秘书长,你这话说得不对吧。设置内阁总理,不仅是为了方便协助总统处理公务,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内阁总理是内阁的首脑,负有监督内阁之责,同时也负有纠正总统错误决策之责,现在就这么如此随意的撤消了内阁总理的设置,那么以后万一总统做出了错误决策,由谁来提醒纠正呢?各部总长你干你的,我干我的,不能掌握全局,自然也不可能看出总统决策是否稳妥。”
杨度笑了笑,说道:“味根这话看似有些道理,然则仔细一想,却又似是而非。别的话我就不说了,我只问一句,自从革命之后、共和之后,赵振华可曾做过什么错误的决策没有?你们之中,又有谁曾经纠正过赵振华的决策?”
这话问得过于刁钻了些,黄兴和熊成基都无法回答,也确实无法回答,因为赵北确实没有做出过什么重大的错误决策,有些起初看似错误的决策,到了最后却被证明是深谋远略的战略布局,比如说九江通电策反袁世凯,比如说向德国靠拢以换取援助……赵北的种种决策,从来就没有给己方阵营造成过什么损失,或许有些小的政策存在偏差,但是瑕不掩瑜,作为一名领袖,赵北是完全合格的,他的战略眼光无人能及,这一点,黄兴和熊成基都非常佩服。
但是佩服归佩服,人毕竟是人,不是神,现在正确,未必将来也能一直正确下去,更何况,所谓的“宪政精神”讲究的就是一个权力的制衡与控制,当初宋教仁也是这么主张的,黄兴出身于同盟会,不可能不清楚这一点,至于熊成基,根本就是宋教仁的关门弟子,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宪政精神”的话,他也不会继承起宋教仁未完成的宪政事业了。
所以,在黄兴和熊成基看来,此次黎元洪和汤化龙这两个赵北的“哼哈二将”突然提出撤消内阁总理设置的议案,而且还提出修宪,这背后如果没有赵北赵大总统撑腰的话,两人也不会如此胆壮。
现在的赵北深居总统府,见他一面也不是非常容易,而且现在北方军事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总统的心思全放在军事上,根本不可能跟人讨论这个“内阁总理撤消案”的事情,更何况,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总统与这个国会的决议案有什么联系,如果黄兴和熊成基真的就这么找到总统质问,无疑是在挑战政治斗争的潜规则,就算赵北当时不介意,但是这心里的芥蒂恐怕就是解不开的了,现在,联合阵线还需要总统的支持,宋教仁当初策划的那个以政党取代总统的远期战略还远远没有完成。
所以,黄兴和熊成基决定先试探一下,至于试探什么人么,他们一致认为杨度最合适,因为他离总统最近,而作为侍从室秘书长,他知道的内幕也最多,说不定,这个撤消内阁总理的歪点子就是杨度出的。
但是杨度这个人与黎元洪、汤化龙不同,黎元洪和汤化龙讲究面子,如果犯了众怒,两人也是不敢正面应战的,但是杨度却很不一样,只要心里认准了的事情,他就会坚持到底,而如果一旦他发现原本认为是真理的事情突然变得一钱不值了,那么,他也会毫不犹豫的将之一脚踢开,当初,杨度之所以甘为袁世凯前驱,鞍前马后的效劳,就是因为他认为袁世凯是中国的第一强者,只有这个强者才能拯救这个国家,但是后来当他发现袁世凯外强中干之后,他又毫不犹豫的投奔了赵北,这种做法就是缘于他的性格,这种性格往好了说,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往坏了说,就是“朝三暮四”了。
这种性格也决定了杨度的做事风格,他绝不会像黎元洪、汤化龙那样选择逃避,他一旦认准了赵北是可以拯救这个国家的强者,那么,他就会想尽办法为总统辩解。
这一辩解之下,熊成基顿时无话可说,论口才,他确实不如杨度这个学贯中西的人物。
黄兴毕竟年长许多,杨度那一套唬得了熊成基,却唬不了他黄克强,怎么说,他黄先生也是当年同盟会的“三巨头”之一,现在“三巨头”中那位孙先生因为“广东事变”的事情而威望大减,宋教仁也遇刺身亡,所以,现在的黄兴实际上就是联合阵线里那些同盟会出身的成员的主心骨,在国会里也是相当有号召力的。
“皙子,你这话也不对,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赵振华虽然有勇有谋,黄某自问远远不如,但是现在国际局势和国内局势都很复杂,如果稍微有些闪失,共和之后好不容易恢复的安定局面恐怕就不能维持了,所以,依黄某之见,这个内阁总理的撤消确实过于仓促了,总统也过于心急了些,中枢的收权也是需要时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