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十六章 有限反击,国策,闪烁,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七十六章有限反击
接到袁晨皓的电话,裴承毅才去了战术指挥中心。
与当年指挥半岛战争不同,虽然裴承毅仍然是前线总指挥,但是当初重大决策都由项铤辉做主,裴承毅的主要任务就是指挥部队作战,而现在没有人替裴承毅拿注意,必须由他自己做出重大决策。如此一来,裴承毅不得不把战术指挥任务交给袁晨皓。这也是当初他要求让袁晨皓担任前线副总指挥的根本原因。
“情况怎么样了?”
“侦察战车已经发现了蛮军,第6111营将在五分钟后接敌。”
裴承毅点了点头,让参谋把侦察战车发回来的战场图像放到了中央的平板显示器上。
虽然在大部分时候,前线指挥官更喜欢使用侦察兵执行侦察任务,或者用无人侦察机监视战场情况,但是在执行装甲集群突击作战任务的时候,配备大量侦察设备,能够为乘员提供有效保护,甚至能够对敌方装甲力量抗衡的侦察战车仍然是最佳选择。
作为系统化作战平台的变形车辆之一,广泛装备陆军各主力野战军的dbz-30a型侦察战车与db-30a步兵战车有80%以上的通用性,不但采用了相同的底盘,还采用了相同的炮塔,只是增添了用与执行侦察任务的电子设备。也正是如此,dbz-30a是db-30战车家族中单价最高的变形车辆。按照标准配备,战略反应部队中,除了军属装甲侦察营之外,每个战斗旅有1个独立装甲侦察连,每个战斗营有一个独立装甲侦察派,全军总共有dbz-30a侦察战车84辆。执行前进侦察任务时,最多出动一个排的3辆dbz-30a,只有在扩大侦察范围,或者重点监视某个方向的时候,才需要动用更多的侦察战车。
通过侦察战车发回来的图像,可以明确看到,蛮军的装甲部队正在调整进攻方向。
裴承毅微微皱了下眉头,朝旁边的袁晨皓看了一眼。
“大概一个装甲营的规模,主力是m1系列坦克,没有发现m4a2主战坦克。”袁晨皓冷笑了一下,说道,“无人侦察机马上就会发回更详细的战场信息,根据我的判断,蛮军在该方向上最多只有三个装甲营,且都是从前线撤下来的。虽然蛮军已经发现了突击部队,但是以蛮军的反应速度,对我军的威胁并不大。”
裴承毅没有多说什么,对战术问题,他一般不做评价。
作为前线总指挥,裴承毅不用考虑前线作战部队以什么方式完成任务,他要的只是完成任务。换句话说,他不会关心实现目的的手段与达到目的的过程,只关心作战部队能否达到目的。
无人侦察机发回战场信息的时候,战斗已经开始了。
由此可以看出,第6111装甲营的指挥官有点过分谨慎。没有提前派出无人侦察机,而是让更加隐蔽的侦察战车去搜集战场信息,在交战的前一刻,才让无人侦察机从蛮军头顶上空飞过,目的是不想过早暴露突击行动。问题是,蛮军肯定知道61军已经到达拉合尔,不会忽视最强大的对手。随着地面战斗打响,除非蛮军能够准确掌握战场信息,不然就得严密监视周围情况。蛮军再不济,派几支侦察部队到周围蹲点设防,也能发现高速逼近的装甲部队。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在第6111装甲营毕竟之前,蛮军已经收到消息,并且调整了战斗状态,已经无法发起突然袭击了。
万幸的是,能否发起突然袭击的影响并不大。
虽然61军是战略反应部队,但是其主战装备的性能丝毫不比重装甲部队差。得益于技术进步,与陆军轻型化改革,在dz-31a问世之后,共和国陆军不惜“工本费”,将db-31a定为全军主战坦克。也就是说,除了暂时没有配备主战坦克的空降部队之外,其他地面作战部队全部以dz-31a为主战装备。换句话说,重装甲军的主战坦克与战略反应军的主战坦克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是针对不同的电力供应设备,对充电器做了调整。
如果遇到m4a2主战坦克,也许还有点麻烦,毕竟在2000米以内,m4a2的140毫米电热化学炮能够用贫铀合金穿甲弹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即便美国没有向蛮度出售高性能的贫铀合金穿甲弹,蛮度仿制的贫铀合金穿甲弹的威力比“美国货”差了20%左右,也能在大约1700米的距离上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
面对m1a3(准确编号是m1a5,其实际性能与美军以往装备的m1a3相当,只是在外销给蛮度的时候,根据蛮度陆军的要求,换装了由德国生产的140毫米坦克炮与更先进的电子设备,基本作战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提高)的时候,dz-31a上没有任何危险可言。按照共和国陆军的测试结果,dz-31a的60毫米电磁炮,在使用性能最好的穿甲弹时,能轻而易举打穿5000米外的m1a3的正面装甲,即便使用性能稍差(价格更便宜)的穿甲弹,也能在4000米的距离上打穿m1a3的正面装甲。因为m1a3使用的140毫米坦克炮不是电热化学炮,所以最多只能在1000米内打穿dz-31a的侧面装甲,即便在极限距离上开火,也无法击穿dz-31a的正面装甲。
坦克交战,除了比拼火力与防护之外,还要比品战术机动性能。
dz-31a在全披挂状态下,战斗全重只有33吨,却配备了2台总功率达到3000千瓦的电动机,以及行驶阻力更小、寿命更长的复合橡胶履带,加上与电动机配套的无级自动变速器,其战术机动性能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种主战坦克。用dz-31a坦克驾驶员的话来说,在高速公路上,dz-31a能与最好的家用轿车比拼加速性能!m1a3的战斗全重超过64吨,却只有1台总功率为1150千瓦的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美国版用的是燃气轮机,因为其燃油消耗率太高,蛮度陆军承受不起,所以蛮度陆军为所有m1a5换装了由德国生产的柴油发动机),最大公路行驶速度只有每小时70千米(为dz-31a的50%),最大越野行驶速度只有每小时35千米(为dz-31a的60%),从静止加速到每小时30千米需要15秒(dz-31a从0加速到每小时60千米,只需要9秒)。
由此可见,作为第三代主战坦克的终极改进型号(又被称为第四代主战坦克)的m1a3在各项性能上,均不是第六代主战坦克的dz-31a的对手。
战斗从3500米处开始,不是dz-31a不能在更远的距离上击中对手,而是受到地形影响,第6111装甲营的20多辆dz-31a必须越过最后一道丘陵,才能向迎面而来的m1a3开火。
不得不承认,dz-31a的性能缺陷在这个时候暴露了出来。
在dz-31a开火前,m1a3已经发起了两轮攻击,准确的说,是用炮射导弹发起了两轮攻击。
虽然140毫米口径炮射反坦克导弹的最大破甲能力不会超过1500毫米,而dz-31a的正面装甲在应付破甲弹的时候相当于3600毫米厚的均质轧制钢板,但是炮射导弹具有攻顶能力,而dz-31a的的顶部装甲只在部分关键地区相当于1800毫米厚的钢板。
万幸的是,在dz-31a的主动防御系统面前,炮射炮弹也是“低速弹药”。
更重要的是,蛮军的m1a3也无法直视dz-31a,只能利用侦察兵提供的战场信息为炮射导弹提供最重要的制导信息,然后由炮射导弹自主完成攻击。在此情况下,炮射导弹很容易遭到干扰与拦截!
可以说,蛮军坦克的前两轮攻击就是在浪费昂贵的炮射导弹。
在dz-31a开火前,蛮军没能挡住一辆杀来的主战坦克。
随着双方进入直射交战距离,dz-31a的优势就完全发挥了出来。
在兵力规模相当的情况下,m1a3根本没有还手的余地。
仅仅用了3分钟,第6111装甲营的28辆dz-31a在两轮攻击之后,蛮军装甲营的近30辆m1a3就成了破铜烂铁。
等到蛮军反应过来的时候,dz-31a坦克集群已经把交战距离缩短到了2000米以内。
虽然另外2个蛮军坦克营以最快的速度转向投入战斗,但是在交战距离大为缩短,共和国坦克手更容易瞄准目标的情况下,就算投入再多的m1a3,也不可能挡住dz-31a坦克集群。
战斗在9点17分结束,仅仅持续了15分钟。
在第6111装甲营的28辆dz-31a毫发无损的撤出战斗,第6112突击营的db-30a步兵战车开始打扫战场的时候,蛮军的3个坦克营全军覆没,除了300多名蛮军坦克手伤亡之外,还有2个蛮军步兵营的700多名官兵成了战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