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十二章 沟通,国策,闪烁,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六十二章沟通
沉默了好一阵,袁晨皓才提出了第一个问题,即空中支援如何保证。
这实际上是一个压根没有必要问的问题,因为在裴承毅下达的作战计划中对此做了详细说明。看在苏劲辉不想打破沉默,那几个他国将领也不打算贸然现丑,袁晨皓才用这个比较基本的问题展开了新的话题。
严格说来,如何部署空中力量是战前准备中最关键、最困难的部分。
现代战争中,决定胜负的绝对不是地面部队。在规模有限的局部战争中,地面部队甚至只能扮演占领军的角色。即便在地面部队唱主角的大规模战争中,也只有在掌握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广义上的“空中力量”,不仅包括空军的战术航空兵、战略航空兵与支援航空兵,还包括海军航空兵与陆军航空兵,随着天军逐步具备实战能力,各国正在积极组建的空天部队也是空中力量的组成部分。
从实际情况出发,在考虑部署空中力量的时候,裴承毅首先想到的是海军航空兵,而不是空军。事实上,杜奇威首先想到的也是美国海军的航母战斗群,而不是部署在土耳其与邻近欧洲国家的空军。
进入21世纪,虽然共和国在长达20年的战略扩张中获取了数十处海外军事基地,构建起了从朝鲜半岛到阿拉伯海的“新月形本土外围防线”,并且在阿根廷与东非国家获得了前进基地,俄罗斯也在独联体的基础上获得了众多海外基地,欧盟则在与北非国家的合作中进行了军事扩张,但是在美国全面收缩,丧失了半数以上海外军事基地的大背景下,世界性大国的海外军事基地数量比20世纪末缩减了近三成。
导致海外基地数量锐减的重要因素中,大国实力此消彼涨还是次要的。
根据共和国与美国每年花在海外军事基地上的开销来看,过于昂贵的建设与维持费用才是海外基地锐减的主要原因。按照共和国在2040年公布的国防蓝皮书,在2039财年度的国防预算中,维持海外军事基地的开支多达2100亿元,算上支付给常驻海外军事人员的补贴、装备在海外维护的特别费用等等,花在海外军事基地上的费用不会少于3500亿元,约占军费开支的12%,相当于海军全年装备开支的270%。美国的情况也相差不大,2040年花在海外基地上的经费在1100亿美元左右,约占当年国防开支的13%,相当于美军全年装备总开支的40%。
如此高昂的维护成本,肯定会让各国国防部的官员产生别的想法。
即便以共和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对高昂的劳动力成本计算,3500亿元或者1100亿美元大概能够采购1支拥有1艘超级航母、1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1艘攻击潜艇与2艘快速战斗支援舰的航母战斗群,购买一支拥有90架作战飞机的航空联队,并且在20年内正常使用。按照美国国防部在2038年做的一次全面分析统计,除了保证设在重要盟国的军事基地能够正常运转之外,通过削减次要地区的军事基地,每年能够节约600到70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从长远来看,在以20年为单位的发展周期内,扩大海军规模要比扩大海外军事基地规模更加划算。虽然共和国没有公布相关的资料与信息,但是有理由相信,对于一相精打细算的国防部官员来说,肯定会做类似的统计,并且得出类似的结论。事实上,在2037年之后,共和国已经关闭了大约10处海外军事基地,以减少军费开支,或者把宝贵的军费花到更重要的地方。
正是如此,裴承毅在制订作战任务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海军的航母战斗群。
实际情况并不理想,因为设计上的严重问题,3艘“华夏”级航母在2038年到2039年期间陆续返回造船厂进行中期延寿大改,最快也只能在2042年年底之后陆续服役,所以共和国海军在进行了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也只能出动3艘“北京”级与3艘“上海”级航母组成的6支航母战斗群。按照华剑锋的说法,因为这些年在建造护航战舰上欠的债,就算“华夏”级能够提前完成大修,也没有足够的护航战舰组建3支航母战斗群。
与美军的投入比起来,共和国海军的投入确实差强人意。
从实际情况来看,6支航母战斗群的实力绝对不容小觑。
因为采用了轮换部署的编制方式,在拥有9艘航母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仅保留7支舰载航空兵联队,且只有其中6支执行作战部署任务,所以除了主要担任训练任务与对抗任务的第17联队之外,另外6支联队都按照战斗标准组建,每支联队拥有96架战斗机与24架其他飞机。这种编制的好处非常明显,比如在和平时期,可以用较小的规模保持较高的战斗力,战争时期则能以最大的规模投入战斗。正是如此,6支航母战斗群均按照战斗标准前往战区,每艘航母上携带了72架战斗机与18架其他飞机,另外24架战斗机与6架其他飞机则部署在最近的海军航空站。
按照华剑锋的保证,只要弹药保障跟得上,6支航母战斗群能够以24小时不间断的最高强度连续出动7天。因为瓜达尔港距离前线近在咫尺,配合6支航母战斗群作战的快速战斗支援舰不用返回本土运载弹药,所以后勤保障不是问题。
由此可见,在最初的7天之内,海军能够持续投入500多架作战飞机。
这个规模,已经超过了一个地区性强国的空军总兵力。
当然,海军舰队能够使用的不仅仅是舰载航空兵。
在只出动6支航母战斗群,并且组建2个方向性特遣舰队的情况下,共和国海军能够为每支特遣舰队提供5艘防空巡洋舰、12艘多用途驱逐舰与12艘反潜驱逐舰,并且在4支快速支援舰队里面编入8艘反潜驱逐舰。这些护航战舰上的导弹垂直发射系统的总数量超过了4000具,除掉半数用来容纳防空导弹与反潜导弹之外,另外2000具可以用来装载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因为航母战斗群将在波斯湾与阿拉伯海活动,也就是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范围内活动,与美国舰队发生冲突的可能性不是很大,水下还有10艘以上的攻击潜艇,所以护航战舰没有必要携带太多的防空导弹与反潜导弹,可以尽量携带对地攻击弹药。
除了高超音速巡航导弹,巡洋舰与多用途驱逐舰上有两门大口径电磁炮,反潜驱逐舰上则有一门大口径电磁炮。这些电磁炮的最大射程都在800千米左右,因此能够在波斯湾北部海域向伊拉克北部地区的作战部队提供炮火支援。非常可惜的是,因为美军控制着红海的入海口,所以共和国海军不能随意进出红海,也就无法用战舰上的电磁炮支援戈兰高地方向上的作战行动。
相对而言,因为美国将直接参战,所以在无法完全确保制空权的情况下,护航战舰携带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的意义非常显著。
也正是如此,仅仅投入舰载航空兵肯定不够。
与岸基航空兵相比,舰载航空兵的最大问题就是持续作战能力不强。虽然舰载航空兵的爆发出动能力非常惊人,以“上海”级航母为例,基本设计指标就是在打击半径为1200千米的情况下,在最初的24小时之内出动400架次的作战飞机(不包括支援行动),即在搭载72架战斗机的情况下,每架战斗机出动5.56架次,其中防空战斗机出动5架次,多用途战斗机出动6架次。扣除作战所需时间,等于每架战斗机在返回航母之后,必须在90分钟之内再次升空。为此,“上海”级航母准备了可以容纳近500名飞行员的军官舱,而其他航母最多只能容纳300名飞行员。但是受航母本身限制,特别是海上作战环境的限制,舰载航空兵的持续作战能力远不如岸基航空兵。从基本构造上也能解释这种情况,即承载舰载航空兵的航母是一种立体集约型的作战平台,而承载岸基航空兵的航空基地是一种平面分散型的作战平台。
制订战争计划的时候,裴承毅就知道,必须尽快投入空军。
问题是,如果过早动用空军,共和国的战争意图就太明显了,从而会在国际斗争中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事实上,在战斗打响之前,裴承毅也不可能动用共和国空军,甚至不能用运输机向前线运送作战部队。
针对这一情况,裴承毅只能动“歪脑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