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七章 苏州知府(下),回明,无辜的虫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东宫参议处让各级官员自荐苏州知府的消息,很快的就被刻意的传遍了苏州府每一个角落,甚至临近府县的人也熟知其中主要内容过程,当然,大部分人对于苏州知府*没有太大的兴趣。
但是对于东宫参议处却是议论纷纷,酒楼茶肆中到处都都是窃窃私语,浑然没有把墙上所挂的“莫谈国事”纸张放在心上。各老板们显然也忘了提醒客人,只顾在哪里竖起耳朵听着。
但是过了两天,大家甚至连东宫参议处也忘记了议论,因为正在此时,他们又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叫“国士院”。
“国士: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是指一国中才能最优秀的人物。国士:一国勇力之士曰国士。是指一国中最勇敢﹑有力量的人。”
国士院顾名思义,也是应该招揽天下有才华之人入内。可大家偏偏没有从皇太孙的公告中看到一点国士的影子,国士院竟然招揽的都是执有“国士金牌”的人。
而能手执金牌的人都是一些什么人呢?大家都是心知肚明,无非是那些捐资“六艺书院”的豪门大户。难道皇太孙将这些身上充满铜臭的商贾称为“国士”?
这一举措让那些自恃为才高八斗的读书人感到耻辱,更令他们接受不了的就是,皇太孙成立国士院的目的,就是为了监督官府,其权力从弹劾官员到参与苏州政令的修订。甚至可以将有疑问的案件驳回重审或是代为申诉。俨然是苏州府利益的代言人。
不明白的同时,大家都不由的同情起即将被选上任的苏州知府,天天被一群无所事事豪门盯着,这当官还有什么意思呢?本来这些手拿金牌的人见知府之下的官员可以免跪了,再给他们质疑政令和官员操守的能力,还让不让这些当官的活了。
皇太孙发布的公告说了,朝廷但凡有所政令,皆要在国士院和参议处公开,然后制定执行方法,再发出通告,这叫做什么政务公开。
让那些商人参与到政令的发布和修改,皇太孙想做什么?难道真的被那些豪门大户的铜臭味迷惑了吗?这简直就是扶植商人成为一支有份量的政治力量!这个想法实在是太过疯狂了。以至于大家都不敢继续再想下去。这简直是胡来嘛,难道在京师的皇上就一点也不管。任由皇太孙这样折腾?
可是不管怎么议论,也动摇不了朱允炆的决心,其实在这样做之前,已经得到了关于参议处几乎所有人的反对。私下包括一直很支持他的杨狄峨。可是朱允炆明白,参议处的形成,就必须有个机构和其相互制约,否则一家独大,只要遇见一个稍有手腕的知府,参议处难免会在自己走后沦为官府的口舌。
当然,国士院暂时只有豪门商贾入驻,以后他会想办法再引进一些村老长者代表百姓,那么就算在他走后,参议处代表了士子,国士院代表了商贾和百姓,加上朝廷所派遣之官府。三足鼎立才能相互制约。
所以,这次的他异常的坚持,就连刘三吾、黄子澄等这些东宫詹事府的老人反对,他也没有理会,为了避免当面的冲突,他干脆和小维、杨狄峨,再带上铁铉出了行宫,径直躲了出去。
当然,他这次出去也不是无的放矢,因为杨狄峨虽然住在行宫内,但是平叔却由于身份的缘故住在苏州城内的一处宅子里。杨狄峨和平叔感情深厚,经常回去看望他,在来往的途中发现了一桩事情,启发了朱允炆的思路。
在选举苏州知府的过程中,为了使百姓知道这二十九个候选人的情况,朱允炆下令在全城张贴了许多公告,公告中详细的描述了候选人的情况。可是杨狄峨来回几趟,皆没有见过公告张贴于何处,报于朱允炆知道,还以为是苏州府的衙役们偷懒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