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辜的虫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一章 喜讯,回明,无辜的虫子,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不管朝堂之上诸位大臣是怎么一个想法,看见孙儿站出来,朱元璋倒是松了口气,其实,从开始朱允炆装病不问科举风波之事,身为皇帝的他就知道孙儿的这种不问,反而是对此事关心的具体表现,所以一直在猜测着朱允炆会怎么样为刘三吾等人求情。
朱元璋也正期望着这个机会,好趁机敲打一下孙儿,告诉他怎么才能作为一个合格的君王,对于朝臣怎么恩威并施,看待事情要如何的纵观全局。
身为帝王数十载,难道不清楚自己所用之人是何等品格?难道孙儿真的以为自己认定是刘三吾等人营私舞弊?
北方地区,在历朝因为诸多因素,都是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自前唐以后,更是饱受战火摧残,又被蒙元统治了近百年,大明收复其地虽然是众望所归,但毕竟是以武力得之,死于无辜之百姓不计其数,而士子质量也大不如江南人才辈出,这些原因朱元璋心知肚明。
但正因为如此,他才要利用科举取士来笼络北方文人对朝廷的忠心,不错,科举取士是要公正、公平、讲究的是依文取士。但是朱元璋最多考虑的是北方的安定,要安抚北方人士,这就是国之大计了。在政治面前一切都要让步。
而刘三吾、张信等人只从公平、公正的角度上依文取士。当这两方出现冲突时,孰重孰轻就成了大是大非问题了。刘三吾、张信只是一介书生,不懂得政治利益高于一切的道理,抱着死理不放,这是一种偏执,可以赢的可怜和尊重。但作为国君是要坚决把握政治方向,因为政治方向是一个国家的整体利益。所以对于这件事情绝对不能姑息。
而自己也不是没有给他们机会,让复阅试卷,已经是一个机会了,稍微有些为官经验的人就能看出自己作为帝王的想法,可是仍是出了一个这样的结局,怎么能不让朱元璋心存恼火,身为帝王者,最忌讳的是什么,就是官员们连成一气,杀胡惟庸做什么,不就是为了这个原因吗?
朱元璋这样想着,反而不着急追究刘三吾等人的责任,静下心来,倒要听听孙儿要说些什么。
朱允炆整整思路,奏道:“皇上,其实今日臣之所奏,与科举之事毫无关系……。”
殿内一片肃静。所有的朝臣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一动不动,躬身鹤立,不敢出声,不敢仰视。就听朱元璋咳嗽一声,清了清嗓门,说道:“既无关系,那又为何阻拦朕查处呢?”
“臣不敢阻拦,不过最近皇上不在京师,今日臣入宫请安时,又由于时间仓促,所以有些事情未能及时奏报,但臣以为是天大的好事,皇上听后,说不定会龙颜大悦,赦免了老师也不一定。”
“那太孙不妨说说看是什么好事,要是朕心不悦,可要治你欺君之罪……。”朱元璋的心里已经生出了一种不祥之兆,在他的印象中,孙儿好像从来没有这么从容过,自己虽然离京,但是在京师中自然也安排了眼线观察事物,可是由于昨日方回,今天又被百官催请,还未来得及了解情况,难道允炆就那么的胸有成竹?
百官也是心里捏了一把汗,难得见皇上这么好的脾气,也幸亏是太孙殿下,换了旁人,在陛下盛怒之际在这里东拉西扯,可能话未说完就被拉出去廷杖了。
“臣要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东宫詹事府司直郎从琼州归来,不但寻到了野败,而且在琼州知府吴雪凡的支持下,试种成功,推广之下,可使我大明水稻平均增产两成以上,长此以往,我大明再无饥荒之忧了。”
东宫詹事府司直郎是杨杰在东宫时担任的职务,朱元璋一时没有明白过来,犹豫了一下,当听到可以使大明水稻增产两成后,才省过来说的是杨杰,但是这个喜讯还是让他十分意外的高兴,当时大明的耕地面积为八百余万顷耕地,就算是之忧四分之一数的水田,而江南水田亩产一般单季为四石左右,就算是双季最多为六石左右,要是增加两成的亩产,朱元璋在心里算了一下,一顷为五十亩,一亩一年要是增产一石,那可就是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了,而孙儿所说的大明再无饥荒之言也非大放阙词。
刚才如鹤立的群臣此时却是已经呆若木鸡了,没有算明白的还在盘算,心思机巧些的,早已经出列赞颂“圣上洪福,天降祥瑞”云云。朱元璋座在龙椅上轻轻点头,虽喜色未能行于表面,但是内心已经对此事增加了几分嘉许。
“那杨杰现在何处?宣他上来,朕要赏赐与他。”朱元璋说道。
但是朱允炆却没有给老朱这个机会,又说道:“司直郎正在朝房等候召见,不过臣还有第二件喜事要启奏皇上……。”
“琉球山南、中山、山北三国合并,并遣国使前来觐见陛下,但礼部郑尚书只遣了侍郎接待,琉球国使无奈之下,只好求助于东宫,未曾想到的是,臣带病接见,却听说琉球国因不堪被海盗骚扰,决定举国内附我大明,从此我大明又增添海外疆土,皇上说这算不算是喜讯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