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一锅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九百四十六章 成本同样平逆差(第三更),带着系统来大唐,农家一锅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毕构从头听到尾,端着玻璃杯,愣愣地看着李易,一言不发。
他听懂了,大唐没有断了陆路上的丝绸之路的时候,就是用技术去跟西域那里换东西。
丝绸、茶叶,换回来珍贵的东西。
听了李易的讲解,他明白了这叫系统理论,归纳好了。
比单纯地觉得自己的东西好,别人需要可强了无数倍。
毕构晓得了,为什么是这样,多赚的钱从哪里来,原来是技术附加值。
过了好一会儿,李易那边开始续水了,毕构才出声:“我们大唐一直在占便宜?”
“那可不一定。”李易摆手:“除了技术附加值,还有人力成本,庄户干一个时辰活和百姓干一个时辰不一样。”
李易又开始为毕构讲人力成本,大唐百姓干一天活,三十钱的工钱。
倭国百姓干一天活儿,相当于大唐五钱的工钱。
倭国的百姓并没有赔,倭国的朝廷同样不赔。
他们得到了其本身需要的大唐商品,付出的是正常的劳作成本。
大唐的铁器质量比倭国的质量好,倭国购买后,用来制造劳动工具,提升劳动效率。
大唐百姓割猪草喂猪,山地放养鸡吃东西,卖的时候是一个价格,加上了人力成本。
倭国人力成本地,同样喂猪和养鸡,把猪和鸡送到大唐来卖,获得好东西就弥补了贸易逆差的损失。
倭国的铜钱在本国的购买力不如拿到大唐买的东西多,只要倭国愿意承受矿产资源流失,其还是赚的。
“这般复杂吗?”毕构放下杯子,用双手搓脸。
他感觉自己的几十年白活了,自己当宰辅,能玩的东西李易都会玩儿。
李易玩的东西,自己听了傻眼。
本以为自己身为宰相是个棋手,结果李易以天下为棋盘在布局。
“挺简单,还有更复杂的呢。后期能够把大唐国内的经济压力转嫁出去。”
李易摇头,这才哪到哪呀,学吧。
毕构眼睛看着漂浮在水面上的罗汉果:“通过如此的贸易,最大的收获是低价产品。”
“不,通过对倭国的贸易,最大的收获是教会商人去更多的地方获得资源。”
李易把与倭国的事情放在了次要位置,培养海贸商人才重要。
毕构揉太阳穴:“老夫先不问了,记不住,头疼。给我誊抄一份。”
毕构后面的话是在对宫女太监们说,宫女太监们在记录。
记录完了,一个人再把自己写的抄一份,拼起来给毕构。
而原本就会贴好了送到李隆基手上,李隆基需要学习。
等誊抄完,毕构不打算在庄子吃饭。
他拎了两个暖水瓶走的,说是给两个妹妹送去,妹妹跟他不住在一起,家中还没有暖水瓶呢。
“老毕,煤油灯不要啊?”李易追着问一句。
“一次拿太多不好意思,等下次来的。”毕构一手一个暖水瓶晃荡出去。
“我怎么没感觉出来你哪里不好意思了呢?”李易目送着毕构走远,嘟囔。
“东主,主要是不方便拿,他跟班没进来。”翠柳在旁边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