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百六十五节 百家兴衰,我要做皇帝,要离刺荆轲,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赵邵氏听了刘彻的话,身子因为害怕,不停的颤抖着。

她猛的跪下来,道:“回禀家上,民妇之所以不改嫁,一则,小儿年幼,民妇若是改嫁,小儿与亡夫的幼妹恐怕就活不成了……”

她说着就抽泣了起来。在这个时代,寡妇改嫁后,很少会带着先前家庭的子女过去,更别说带上完全不相干的他人之妹了。

所以基本上,改嫁后的寡妇很少会再与先前的家庭有联系。

许是说到了伤心事,她身旁,一个年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也跟着哭泣了起来。

想来,这个小姑娘就是她亡夫的幼妹了。

刘彻听了,也觉得挺可怜的。

“二则,民妇亡夫受命于民妇先祖父大人,立志要完成先祖父大人的遗志……”赵邵氏低头叩首道:“亡夫虽故,然其志犹存,民妇觉得,再怎么苦,再怎么累,也要将此子拉扯成人,教他读书识字,长大了继承亡夫和先祖父大人的遗愿1

刘彻听了,感觉自己的智商不够用了。

这赵邵氏不是私奔的吗?

怎么又跟邵平扯上关系了?

于是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赵邵氏不敢隐瞒,于是,就将事情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可能是这些事情憋在心里太久了也可能是摄于太子之威,所以,她说的很详细。

听完赵邵氏的讲述。

刘彻终于明白这一切事情的始末了。

原来,东陵侯邵平居然是许行的第五代弟子。

当年,邵平被罢官后,心灰意冷,隐居于东陵门外,仕途失意后,邵平有感自秦至汉,农家没落,再无建树,曾经在秦国政治体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农家居然沦落到了满朝没有一个千石以上的官员的境地。

于是,邵平决定,综合农家和杂家的所有著作,结合实际与汉室建立以来农业技术的发展,编写出一本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和发展的书,以再现当年农家鼎盛之时的盛况。

但写书在此时是很难的。

偏偏邵平要写的是相对冷门的农家著作。

足足花了十年时间,邵平才收集好了全套的资料,诸如《神农》《野老》《宰氏》等,另外还参考《管子》《吕氏春秋》等书。

但邵平只开了个头写了大概的框架,就已经命不久矣。

于是,这续写的重任,就交到了邵平的得意弟子,长陵人赵园手上——至于为什么不将这个任务交给邵家的人,据赵邵氏所言,邵平认为自己的后代,安于现状,不愿意也不可能吃这个苦,用一辈子时间来写书。

为了鼓励和激励赵园用心写书,邵平甚至嫁了孙女给赵园。

可惜,邵平一死,尸骨未寒,邵家人就撕毁了邵平答应的种种条件,更要将赵园赶出府邸,并且不承认赵园与赵邵氏的婚姻,勒令赵邵氏与赵园离婚。

嗯,汉室是可以离婚的,而且可以由女方发起离婚。

像著名的励志男朱买臣就是一个被原配休掉的悲剧典型。

好在赵邵氏抵死不从,更趁夜与赵园偷偷跑出邵府。

但这样一来,邵平生前收集和准备的许多资料,特别是珍贵的《神农》《吕氏春秋》等书,因为太多,所以带不走。仓促之间,他们夫妻之来得及带走邵平亲笔所书的收稿和他收集和整理的许多关中农业技术的原稿,

小两口私奔后,也没有隐姓埋名而是回到了赵园的老家,靠着赵园父母传下来的几顷地,过上了男著书女耕织的生活。

但是,生活很快就给这对憧憬未来幸福的夫妻上了一堂现实课。

要写书,尤其是涉及到现实存在的农家著作,宅在家里肯定写不出。

许多数据、事例都要亲自去验证。这就需要到处去奔波和考察,还要跟各地的老农请教。

加之,还要重新去买农家的各种著作。

这些都需要海量的资金来支持。

于是,短短几年时间,原本还算小康的赵家,田地房屋都被变卖了……

雪上加霜的是,赵园因为一年到头在外奔波,染上了一身的病,终于在一年前,病重去世了。

而这赵邵氏,也是个有骨气的女人。

丈夫死后,她就发誓,不止要把丈夫的幼妹和儿子拉扯大,照顾好,更要让她的儿子长大以后继续继承邵平、赵园两代人未完的理想。

刘彻听完赵邵氏的讲述,摸了摸有些湿润的眼角,道:“农家有东陵侯,赵园这样的人,农家必不会亡1

但,刘彻知道,他这话他自己都信不过。

两千年以后,农家著作全部遗散,连残篇断章都没有。

后世的人只能从《吕氏春秋》《管子》《孟子》等典籍中窥见这个当年鼎盛一时,几乎与儒法并列的学派的思想和人物的一鳞半甲。

你要知道,即使秦始皇下令**,但农家的著作却被秦始皇特意大赦,强调要保护,而不是焚毁。

秦末战乱虽然对农家造成了打击,但实际影响并不如其他诸子百家那么严重。

到现在为止,刘彻还能在石渠阁的档案中找到全本的《神农》《宰氏》《赵氏》《野老》等农家著作。

所有的农家著作加起来,足足摆满了两个书架。

在诸子百家中,保存如此完整的学派并不多。

但偏偏,两千年后,石渠阁中保存完整的农家著作一个字都见不到了。

为什么?

儒家上台坐大后的打击报复而已。

农家是从墨家思想中分裂出来的一个分支。

本来儒墨矛盾就大于天。

偏偏在孟子时期,农家的创建者许行与孟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两人互相攻忤,言辞激烈到只差没有指着对方的鼻子骂二货了。

这很容易理解。

农家,根据刘彻的了解,这个学派的思想,是‘顺民心忠爱民’。

所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到了许行之时,农家大兴,提出了‘……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意思就是人人都要平等劳动,靠劳动而不是剥削获得食物。

咳咳,统治者能接受才见鬼了!

但偏偏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列国形势,产生了一大批小资思想的学者和文人。

这些人对许行的思想和言论,大为推崇,甚至儒家内部的好多人都被许行的言行和品德所打动,纷纷改换门庭,拜徐行为师。

这对儒家当时的扛把子孟子来说,无疑于宣战,于是,两人最终碰撞起来,发生了那场著名的辩论。

许行和孟子死后,两人各自的学派走向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农家西进秦国,在秦国扎根下来,并且受到秦国统治者的大力推崇,兴盛了起来,商君的耕战政策,耕这一部分就是后来的农家在把持。

而孟子的稷下学派,则继续留在齐国。

两者也并未再发生什么冲突。

直到如今。

但是,小猪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秋后算账的日子来了。

自东汉之后,农家作为一个学派一个思潮,彻底的消失了。

以至于两千年后,想了解农家,竟然只能通过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和管仲的《管子》还有孟子所著的《孟子》来窥见农家的思想与主张的一鳞半甲。

这么想着,刘彻就不禁在心里感慨了一声。

只能说,儒家那些家伙,粉饰自己最厉害,用笔杀人更是一绝。

不就是输了辩论吗?

至于要赶尽杀绝吗?

不过,回头想想,刘彻也觉得,农家的思想确实有些偏激了。

居然想把民众放在皇帝头上,认为民众大于皇帝,真是大逆不道!

统治者愿意维护和保留他们才怪!

也就只有秦国那个怪胎,能容纳得了这些叛逆的言论。

反正,对于秦来说,能加强他国力的,管他什么言论,都可以拿来一用,不合意不听就是了。

不过,刘彻却觉得,农家这些言论,没什么不好。

后世大天朝还天天喊为人民服务呢!

儒家一口一个齐家治国平天下,仁义忠孝礼呢!

最后还不是该鱼肉继续鱼肉,该无耻继续无耻?

口号什么的,想喊就喊呗,嘴炮只要不落到实际上,喊破天又如何?

君不见,农家在秦国的时候,可对秦王说过什么要人人平等劳动吗?

当然,这些事情,刘彻也就在心里想想。

嘴上还是要讲政治正确的。

“有志气碍…”刘彻看向那个小小的赵过,蹲下身子,和颜悦色的道:“尔外祖,尔父,其志远大,赵过,尔可愿继承先人之遗志,发扬光大?”

而在场的许多百姓,在听完了赵邵氏的故事后也特别感动和同情。

赵氏孤儿为什么那么催泪,还不就是戳中了民众的泪点?

老百姓们,总是会下意识的同情弱者,喜欢看到大团圆结局。

于是,许多人都紧张的看着赵过,希望赵过能挺起胸膛说一句愿。

就连宁成,也在心里说:“赵过,快告诉家上,你愿意1

跟儒家对这个从墨家分裂出来的农家充满了敌意不同的是,法家对于农家可谓是倍感亲切,基本上现在,农家的人去找法家的人办事,比法家的人找法家的人办事还要方便。

为什么?

秦代,百余年时间,农家与法家密切合作,通力配合,才最终打造出了秦国那个恐怖的战争机器。

因此,当世大多数法家对农家有着格外的亲切感,许多人甚至从来没跟农家人打过交道,但只要听说某某是农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他是自己人。

这就跟后世天朝大部分人都去过小巴,但一提起小巴,就会竖起大拇指说一声巴铁,好朋友。若是偶然遇到一个来自小巴的旅行者,基本上能帮忙肯定帮,而且还特别热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世界不需要魅魔拯救

巴赫伦

穿梭时空的侠客

牵牛喂大将军

我能看见经验值

红颜三千

天外异种

迷路的鱼

末世之我是天网

疯狂大菜刀

饕餮太子妃

小舟遥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