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忌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国鼎立始与灭,孝与不孝生死绕,巴巴忌酒,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因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影响,许多读者以为,三国的起始时间,应从董卓入主京城算起,理由是著名的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以及类似吕布、袁绍、曹操等枭雄人物,皆活跃于这个阶段。如果无视这段历史的话,那么罗贯中将"三国"两字冠在"演义"之前,作为书名,显然有失妥当。

此诘不无道理,但有一点需要这些读者注意:《三国演义》是部小说,而非史书,既然是小说,罗贯中将书名取为《三国演义》,亦属情有可原。

按照习惯,划分改朝换代,往往以旧帝退出舞台、新帝登上舞台为分界线。因此,厘清三国的起始之脉,离不开这个关键节点。今天就围绕曹魏、蜀汉、东吴何人称帝、何人亡国这些个节点,作番梳理。

开门见山,先将三国的具体时间晓示读者一一所谓"三国",时间上,乃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那段历史时期;对象上,则是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我们所熟知的赤壁之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击败,刘备借得荆州,之后又攫益州,只是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而非真正"三国"。

"帝国帝国,无帝不国",如此而言,真正的三国,就应以曹魏的曹丕称帝始,到东吴的孙皓卸帝止,即公元220年至280年,前后共60年时间。

但历史学者对三国时间段的划分,存有两种观点:一是以"曹丕称帝到蜀汉灭亡止",即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前后45年时间;二是以"曹丕称帝到东吴灭亡止",即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前后60年时间。

很是明显,上述两种观点,对三国起始时间没有异议,产生分歧的焦点,在于西晋的成立时间上:既然蜀汉政权没了,"三足"失了"一足",也就不是三国了。故蜀汉的消亡,就是三国结束的标志。唔,此说有一定的道理。不过问题在于,此时东吴尚在,这又作何解?顾此而失彼,应该也是不对的吧?尤其是对本文而言,奉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显然带有"简单问题复杂化"之嫌了,换句话说,本文将有可能成为一篇论文了。为免读者晕乎,还是认同"三国起与始,共计60年"这个观点吧。

公元220年,曹操谢世,其子曹丕继承王位。办完曹操后事,曹丕手下一些见风使舵的文臣武将,揣摸出了曹丕觊觎汉献帝刘协之位的意图,便竭力唆使曹丕代汉。曹丕深知,身为"汉臣"的自己,明着取代刘协,显有"忤逆“之嫌,天下可伐之。为避惹上"窃国篡权"骂名,他连续三次明里谢绝那些文臣武将们的"苦谏",暗里却给汉献帝刘协频频施压。刘协自然是个聪明人,在"保命"还是"保位"这道选择题面前,他选了"保命"。为此,他下诏天下,禅让帝位。

既然汉献帝刘协"自愿“让位,曹丕也就不再客气。公元220年十月,曹丕称帝,移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启。基于曹丕是"仗势"逼迫刘协"禅让",因此史书上一直将"篡汉"两字罩在曹丕头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苍生何辜

刀笔书春秋

赏金刺客

老虎吃青菜

我靠读书称霸诸子百家

末日预言家

系统哭着跪求我成神!

黑猫睨睨

大宋小公子

素人学者

重生95大亨

久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