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刀驸马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六章 慧妃哭诉,龙兴华夏,银刀驸马,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都捎了些什么话儿?家中一切可好?”皇后丝毫没有发觉慧妃的异样,见到她回来,重新拿起了针线,微笑着随口问了一句。
“都是些挂念的话儿,家里头一切都好。”慧妃微笑道,“这不,多日里没回去看看,家里头有些想念,是以着人来捎个话儿,顺便问问。”
自从朝廷对外宣布阿鲁特皇后“流产”之后,负责“照顾”阿鲁特皇后的慧妃,已经好久没有离开过“天地一家春”这个名叫“荷韵斋”的地方了。
听了慧妃的回答,皇后没有太在意,二人继续如刚才一般,一边说笑,一边绣着活儿。虽然皇后没有注意,但几个慧妃的贴身宫女,却全都感觉到了慧妃似有心事。
果然,在陪着皇后将婴儿锦被上的图案全都绣完之后,慧妃便向皇后告辞,然后带着几名太监宫女,急急的奔向慈禧太后居住的“大雅斋”而去。
“慧妃怎么这个时候儿过来了?”慈禧太后见到慧妃这个时候出现,不免有些惊讶,她以为是皇后那里出了什么问题,立刻问道,“皇后那边儿怎么样了?”
听到慈禧太后的问话,刚好前来探望慈禧太后的慈安太后也脸现关注之色。
“回皇额娘的话,姐姐那里,一切安好,刚才还和兰儿一起绣着花儿呢。”慧妃答道,眼圈儿却渐渐的红了。
“这孩子就要出生了,你们俩啊,也要注意点休息,这些个活计,可以交给静儿她们去做啊。”慈禧太后见到慧妃眉宇间带有一丝憔悴之色,心中怜惜,柔声说道,“别是人家生孩子,到时候却把你给累倒了。”
“是啊!慧妃这些个日子也挺累的,这才几日不见,我怎么瞧着,人都有些瘦了。”慈安太后也说道。
两位皇太后的爱怜之语触动了慧妃的伤心处,她看着两位皇太后,眼泪瞬间涌出了眼眶。
“咦?慧妃,你这是?……”看到慧妃突然落泪,慈禧太后吃了一惊。
慈安太后也是头一次见慧妃如此模样,似有天大的委屈,也是惊讶不已。
慧妃流着泪,缓缓的跪了下来。
“兰儿,今天是来向两位皇额娘……辞行的……”慧妃一边哭着,一边叩下首去。
“你说什么?辞行?”慈禧太后让她这一句话说得不免有些慌了手脚,立刻追问道,“你要去哪里?”
“兰儿……要随大行皇帝去了……”慧妃哭道。
听到慧妃的这句话,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全都吓了一大跳,不约而同的站起身来。
“兰儿,你……你说什么?”慈禧太后象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句。
“兰儿……这便要随大行皇帝去了……省得有人背后说兰儿……让皇额娘蒙羞……”慧妃哽咽着说着。又一次叩下首去。
看到慧妃说得郑重,言辞间悲愤难禁,慈禧太后意识到她不是在说笑。脸上瞬间罩上了一层严霜。
“兰儿,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突然有了这个念头?”慈禧太后沉声问道。
慧妃听到慈禧太后询问。哭得更厉害了。
“兰儿,你刚才说有人背后说你?”慈安太后敏锐地觉察出了慧妃刚才的话里似有隐情,立刻追问道。
“兰儿……有不白之冤!求两位皇额娘做主!”慧妃大哭道。
“到底是怎么回事?你给我说个明白!”慈禧太后有些急了,“赶紧的!”
“兰儿想问两位皇额娘,兰儿自入宫以来,可有不守妇道之事?……”慧妃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哭着反问了一句。
“谁说你不守妇道了?”慈禧太后听了她这一问。脸色一时间变得铁青。
“皇额娘,兰儿想问,除了那一次随大行皇帝召见外臣,兰儿可曾再见过林义哲?”慧妃还是没有回答。依旧是哭着问道。
“林义哲?有人把他和你扯上干系了?”慈禧太后想到了王庆祺上的那个曾令她食不下咽的折子,脸上怒色渐起。
“皇额娘,兰儿也就是那一日和姐姐见过林义哲,听了他说的几句关于西国孝道的话,心有所感。向皇额娘痛哭悔过,此后再未曾见过他。可……有人竟然说,是林义哲对姐姐和兰儿施了摄魂妖术,还跑到兰儿家中说三道四……”慧妃哭诉道。
此时的她,尽管是在哭泣中断断续续的说着。但语意却清晰无比,几句话便将事情的缘由说得清清楚楚。
“何人如此大胆?”慈禧太后立刻明白了过来,厉声喝问道。
“是翰林院编修宝廷……”慧妃哭道,“他跑到兰儿家里,说是林义哲对兰儿用了摄魂妖术,要兰儿的父亲上折子参劾林义哲,种种狂悖乖谬之言,说出来,怕污了两位皇额娘的耳朵……”
慈禧太后此时已然完全明白过来,一时间气得手足冰冷。
“哼哼……林义哲对你和皇后用了摄魂妖术……他宝廷是不是想说,我那天也中了这摄魂妖术啊?!”
.#¥%……—*))*—%¥#.%—
虽然台湾事件最终以日本退兵画上休止符,但因为中方仓促布置,未能对日方形成有效的反制措施,被日本勒索去了50万两“抚恤”不说,还被迫承认了日方出兵台湾是出自“保民义举”。以天朝上国自居,视日本为撮尔小邦的大清朝廷来说不吝是当头一棒。主持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鬼子六”恭亲王痛感海防的重要,于台湾事件平息不久就以总理衙门的名义向同治皇帝和掌握实权的两宫皇太后上奏,提出“练兵、简器、造船、筹饷、用人、持久”六条建议,引起了两宫皇太后的重视,并于1874年11月以同治皇帝的名义下达上谕,要求南北洋大臣、沿海滨江各省督抚将军集思广益,就总理衙门提出的六条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细化建议,史称第一次海防大筹议。
南北洋大臣、沿海滨江各省督抚将军的具体名单如下:直隶总督李鸿章、钦差办理台湾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沈葆桢、两江总督李宗羲、盛京将军都兴阿、闽浙总督李鹤年、湖广总督李瀚章、两广总督英瀚、广东巡抚张兆栋、漕运总督文彬、山东巡抚丁宝桢、江苏巡抚吴元炳、安徽巡抚裕禄、浙江巡抚杨昌睿、江西巡抚刘坤一、福建巡抚王凯泰、湖南巡抚王文韶总共十五人,另外起草过《海洋水师章程》的前江苏巡抚丁日昌此时正在广东原籍养病,因此也得到了上奏的权利(奏折由张兆栋转交),而此时任甘陕总督的左宗棠虽然已不在沿江沿海任职,但是由于其也属于洋务派,又是福建船政局的倡导者,所以朝廷也将总理衙门的奏折抄寄一份给他,以征求左宗棠的意见。而恰恰是这一征求,征求出了节外生枝来——
1874年至1875年,是大清帝国涉内涉外大小事件比较集中的时间段,台湾牡丹社事件导致东南沿海局势陡然吃紧;西南边陲也因为马嘉理案和英国的关系剑拔弩张,面对英国的武力威胁,已经为台湾和日本近乎动兵的清政府最终选择了息事宁人。对日本人以50万两白银的“抚恤”打发,对英国就没那么好糊弄了:除了赔偿损失,惩治当事官民外,又派郭嵩焘作为钦使代表皇帝去英国“道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