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道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三百七十七回 陈留城外放大炮,东吴国舅,我道然,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二王(太原王、琅琊王)在魏国高官不少,然而作为吴国开国功臣,乔仁所在乔家亦是兴盛。吴国之内乃至于天下之中,论及少年英才鲜有不提及乔氏五骏之称的。所谓乔氏五骏自然不全是乔仁的儿子,毕竟乔仁拢共就四子,幼子乔丰还是一个惫懒之人,虽谈不上不学无术但也无甚大才,只是长相俊美也拨了个美乔郎的声名。
乔氏五骏自是指的乔仁的其余三子以及和乔仁关系极为紧密了孙松和诸葛恪,诸葛恪自不必说乔仁的女婿,琅琊诸葛家也不过是个三流世家而且也都还破落了,自然也就如同入了缀一般被算进了乔氏之中。而孙松虽说也是天潢贵胄,孙氏宗亲。但是其父早亡,其母又改嫁乔仁,一个闲散的王爵如何比得上乔仁这个当权者义子的身份。
乔氏五骏指的就是这五人,而这五人还各有特色,被士林之中的有心之人编排了一段说道。什么勇猛无双乔子修,翩翩君子乔子明,吴楚良驹诸葛恪,万里之才乔子道,以及紫衣战神孙子龙。(王候穿紫色袍服,故而孙松叫紫衣战神)。
这其中固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还能够体现这五个小子各自的才干。而如今,这五人也都各领其职,孙松做了南乡太守、都护左车骑将军在陆逊麾下效力;乔治是偏将军在孙韶麾下作战;诸葛恪也是丹阳太守牧守一方;就连乔晟也是官居丞相府兵曹掾史。
而谨慎的乔循此时正拿着建业下达的太守任命诏书发呆,无凭无据的代为管理庐江郡近一年,乔循终于是苦尽甘来获得了一个名分,拿到太守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辟除自己的忘年之交王祥为长史。
然而乔循的激动于整个战局而言无疑是渺小的,因为在泰山郡魏吴争锋之中。魏**队在曹洪的带领下虽然并没有大败但也逐渐落入下风。谯郡一丢泰山的西边完全暴露在吴军的锋芒之下,而位于泰山之后的青州诸多郡县却也被甘宁的水军搅得一塌糊涂,整个青徐战局是一片糜烂。而却渤海的盐场被捣毁之后,就再无食盐运入魏军营寨,几月一过缺盐的后遗症就彰显出来了,最后被逼无奈之下,曹洪只得弃泰山郡奔入陈留一线防御。
由于甘宁的水军已经好几次倒入黄河袭击沿线的渡口,数次击败曹魏的黄河水师,导致魏军在中原之地已成牢势。而东线的诸多城池但凡临海之地,魏军都不敢去驻扎生怕那一天半夜起来四面八方就被吴军给围了。于是几乎是半卖半送给吴国。魏国丢掉了青徐二州的琅琊、北海、利城、东莱等郡,新任青州牧朱桓协同诸葛瑾、唐咨等人的大军兵锋直指黄河对岸的乐安郡、平原郡。
不过虽然魏国失地较多,但是主力未丧,曹洪加上满宠的溃军麾下还是有四万大军,而吴军却是一分再分。真正面对曹洪的也只有戴纲、孙韶等人所督的五万人马而已,双方实力的对比差距并不明显。
然而此时吴国并没有一鼓作气鲸吞魏国的实力与勇气。此役除了占据青徐以外。最大的目标就是多拿下几座魏国的重镇,故而戴纲决定强攻陈留。要知道陈留可还是魏都大梁,曹操起兵之地,城墙高大存粮充足,并不是那么好打,然而戴纲却有着必胜的信念。原因就是来自乔仁送往的秘密武器。
乔仁在寿春督战并非完全看戏,一方面是为东线作战的主力保证粮道,二是作为总预备队随时都可以派上前线,最后嘛就是一座总后勤基地。乔仁北渡除了中军以外。几乎掏空了将作监的工匠,带着最先进的攻城技术来到寿春,为前线将士就近在制作各种器械,前些日子的焙烙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可一不可再,这个古装炸弹的神话意味远比其实际意义要大得多,故而这次围攻陈留被推上来的就是完全改装的投石车----蒙古人的利器‘回回炮’。
时已近秋,天气渐凉,但陈留城城却如火炉一般,城内城外皆弥散着烈烈热血。
在城南吴军阵地上,号称勇猛无双的乔治正在亲自指挥着吴军,将一门门巨大的回回炮搬运至射击阵地上来。
眼前的这回回炮,近有两层楼那么高,需要八匹马才能拉动,这般庞然巨物往阵前这么一放,不但令城头的敌人胆寒,就连吴军将士们瞧见了,也不勉为其可怖的躯形而惊动。
这种回回炮是经过乔仁二次改进,是在已经改良过的霹雳车的基础上又一次飞跃,在乔仁看来这种的回回炮,无论其规格还是威力,已经达到了冷兵器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平。如果再加上,爆炸的焙烙,吱吱!但是即使臆想不断,乔仁还是命令禁止使用焙烙,保持神秘。故而此次运来的只是回回炮而已,并无戴纲期待的会爆炸的坛坛罐罐。
由于这种回回炮的体型过于巨大,其制作过程也相当的耗时,其实早在樵县之战前就开始动工,但至樵县之战结束时才制造了不过十门,而且未来不及赶上那场大战。
在经过数月的休整之后,这一次,乔仁才得已将这近三十门巨炮运来,来到陈留城下,拿这座天下坚城来作为这样杀器处子秀。
在一阵阵的呦喝声中,三十门回回炮正对着敌城屹立于三百步外,敌城之上一般肃然,本军阵上也是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住呼吸,准备瞧瞧这些庞然大物究竟有何威力。
“先装一枚石弹试射下发吧。”乔治于马上挥鞭令道。
于是,两名身强体壮的军士,用扁担肩挑着一块水缸大小的石块,迈着沉重的步迈,吃力的将石块安放在了投置装置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