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云逸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88章各怀鬼胎洛城战,从长平之战开始,随云逸,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divid="tet_c">从地图上来看,蒋意所部占领的巩城,乃是魏军向西撤离的必经之路,河雍城则是赵军北窜回到轵城的最近的路程,至于负黍城又是楚军南逃的关键节点。
显然,王龁将军所布置的三路大军,就是奔着将三国的联军全都留下去的。
当然,三城之中也有着些许的不同。
这当然也跟周王畿的地形有关。周王畿地处于天下之中,夹在秦、赵、韩、魏四国之间,秦在其西、赵在其北、韩在其南而魏在其北,整体呈现着东西走向,即从东至西、狭而长,从南至北、短而聚。
因此,魏军想要西撤离,巩城占据南北之央,几乎是大军的必经之地,因此这里也是王龁势在必得之所在。
所以王龁派出了精锐的蒋意所部,最先袭占此处。目的自然不言而喻。
而河雍城,虽然是距离轵城最近的城池,只要从此处渡汲水而北上,不过数个时辰即可抵达上党郡的重镇轵城。但因为周王畿东西狭长的关系,河雍或许是最佳的渡河地点,却不是唯一的渡河所在。
换言之,赵国想要北归,最佳途径虽然是河雍城,但以廉颇之能,即便是仓促之间,也会避开此处。
因此,对于北归的赵军,王龁更多的还是要靠蒙骜所部骑兵死死地黏住赵军,河雍城的堵截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同样的情况也在负黍城中,虽然这也是楚国南归的最便捷路径,但从东向西,楚国能走的路实在太多了。
故此,在南面,王龁只放了一个都尉带着五千兵马。当然,这也跟楚国的军队只剩下两万多人有关。而大战过后,这个数字还会锐减。
属实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王龁的意思也很明显了,能堵住最好,堵不住也就算了。
综上,纵观王龁的整个布局,其意图已经十分的明显了。
其首要目标,并不是秦军最大的对手赵军,而是出力最多跳得最凶的魏军。这当然不是王龁一拍脑袋决定,而是如今的军事、政治态势做出的最佳选择。
从军事角度来看,巩城的存在,让联军之中只有魏军,有被秦军全歼的可能;
从政治角度来看,绞杀掉一个上蹿下跳魏国,对其余诸国的震慑程度远高于击溃赵军;
甚至,从之后的战略布局来看,将魏国削弱,能更好地为秦军接下来的战斗做好准备。
什么战斗?仗打到了这个份上,秦王和王龁的野心,又岂会拘泥于区区周王畿之地。联军溃败,各方势力受损,正是秦军扩大战果的最佳时机。
问题是向哪里扩张?
韩之国?显然不行,且不说韩之国刚刚倒戈向秦国,秦国在拿下联军之后就向他动手,以后还有谁愿意跟秦国联盟?
若是以前倒也没什么关系,秦国也不需要联盟。但此次的洛城之战,却是给秦国敲响了警钟,只要赵国还在,秦国就不能不考量盟友的问题。
而这一战虽然对赵军有所消耗,却没有动摇到赵国的根本,自然,韩之国不能动,至少现在不能。
从另一方面讲,韩之国,从来都是秦军嘴边的一块肉,想什么时候吃,那什么时候就能吃,根本不必浪费这样宝贵的机会。
那么魏国呢?
将魏军十万大军斩于马下,已经是对魏国极大的削弱了。可以说,这一战过后,魏国至少五到八年之内都恢复不了元气。
八年的时间,足够秦军出兵拿走足够的利益的。
也无需占用如此宝贵的时机。
剩下的,楚国劳师以远,自不必说,燕、齐两国更加遥远且未曾卷入战斗,更不在考虑范围。
想来想去,还是趁赵军
的病,要赵国的命才是最符合秦国利益的。
所以,在王龁的时间表里,在战役的第一阶段,秦军的首要目标就是吃掉这股魏军。
而后,集中所有的兵力猛扑向赵国如今的上党郡,至少拿回河内郡这块地盘(如今赵国的上党郡是由河内郡加长平地带拼接而成。)
当然,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王龁在围歼魏军的同时,依旧会投入大量的兵力,甚至是比围歼魏军还要多的兵力,对赵军进行追击和消耗。
这也是王龁将蒙骜调到追击赵军的前线的原因。
如果顺利的话,蒙骜尾随而击,拿下轵城,甚至直捣野王城,也不是不可能的。
下打完了命令之后,王龁随即大手一挥,各将军随即抱拳领命而去。
随即,洛城之中,秦军军营再度热闹了起来。
而在洛城之外的联军主营地,却是依旧安静得可怕,所有的战士都已经睡下,阵阵的呼噜声不断地响彻在营地的上空。
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化,而一切又时刻在变化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