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雄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两千零九十八章关注点,我的1982,大国雄起,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忠信比任何人都清楚,香港一直在高速发展,在九十年代的时候,香港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大,比如说,香港的音乐和电影在那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不比美国那边差多少,并且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香港对于世界金融方面的影响较大。
为什么香港被称之为四小龙,那是因为在1960年代末至1990年代期间,亚洲四个发展迅速的经济体分别是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因为他们发展的迅速,所以被世界上很多人称之为亚洲四小龙。
亚洲四小龙在1970年代之前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导,1970-1990年代经济发展高速。它们利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机会,吸引外国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利用本地廉价而良好的劳动力优势,适时调整经济发展策略而发展迅速,成为亚洲继日本后的发达国家和地区。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香港无论是对英国那边来说,还是对中国这边来说,都是一个必争之地,哪怕是九七年香港就回归中国了,英国列强和一些不甘心的人也不想轻易放弃香港这块大肥肉。
李忠信对于已经确定下来回归的香港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用不着他什么,香港也能够安全正常地回归,帝国主义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不用他操什么心,李忠信在这个时候,只是有意介入一下香港那边的股市。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香港的股票市场在亚洲来说,已经算是历史悠久了。
李忠信看过很多资料,他心中清楚,香港的股票买卖,可以追溯至1860年,早期英国商人在香港成立合资公司,其股票转让以私人交易形式,透过中间人撮合。
1891年,香港经纪协会正式成立,1914年协会正名为香港交易所。早期的买卖,大部分是在雪厂街街边达成,经纪间互通消息,包括货源多寡、价格多少等,然后经纪会坐着人力车去找投资者(有钱佬)洽谈。
当时的节奏很慢,成交不多,主要是英资公司如汇丰、置地、九仓、港灯、煤气、电车、太古船坞、黄埔船坞及均益仓等。
1949年中国解放后,上海交易所部分经纪转移到香港,带来了人才及资金。上市公司如会德丰亦迁移到香港上市,香港股票市场一度活跃起来。
解放前怡和主要生意集中在长三角流域,解放后,投资在中国的贸易及纱厂生意血本无归;幸好,在香港仍有不少投资如置地及九仓等。
经过休养生息后,1961年怡和控股在香港上市,发行90万股,每股16元,当时超额认购56倍,开市价3125元。
1965年香港发生银行挤提风潮,怡和股价跌破上市价,只有12元。1967年,香港发生暴动,香港交易所曾停市两次,每次为期10天。
那个时候,因为只有卖出,没有买入,不能达成任何成交。但银行要求经纪在挂出卖盘时,要将卖出价尽量挂高些,银行借着卖出价来估值,尽量减少“斩仓”的情况出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