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闲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二十三章 交涉(中),新宋英烈,京华闲人,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张永德这几句话称得上是诛心之言,虽然柴荣是个明君,但遇到这种可能会威胁自己皇位的说法却也少不得要在脑袋里多转几个弯。赵匡胤自然明白这一点,但他也明白此时自己绝不能表现的气急败坏,不然的话,不仅会越描越黑,还会将会议的方向从徐绍安和“清园”兄弟那里转移到自己身上。一旦到了那一步,那么自己为了避嫌可能不得不退出讨论,将军议的主动权交到张永德手中。到时候,不但自己之前的努力全都白费,而且还会极大影响自己在当今天子心中的地位,绝对是得不偿失。
因此,赵匡胤闻言立即据理力争道:“陛下明鉴,臣对陛下、对朝廷一向忠心耿耿,天日可表。臣之所以不同意张大人的建议,完全是为了陛下和朝廷着想。
不错,徐大人此前确实未将‘清园’兄弟的真实意图及实力向官家如实相告,但一则‘清园’兄弟身在幽云十六州,而在我朝廷大军挥师北伐之前,幽云十六州一直为契丹人所占,‘清园’兄弟暗自豢养数万私兵即便是有所图,其对象也应该是契丹人而非我大周朝廷,这一点从今日‘清园’私兵猛攻契丹人营垒、大败契丹人七万大军便可见一斑。朝廷若以这一条而定徐大人及‘清园’兄弟之罪,只怕于理不合。
二则,徐大人数年来一直在朝中为官,期间并未回过幽州,且其在‘清园’兄弟中排行只是第八,臣以为其不但不能左右其他兄弟在幽州的所作所为,反而很可能会受到其几位兄长的掣肘和钳制。其在朝堂之上、在陛下面前所说的很多话未必就是其本意,而可能只是遵照其几位兄长的意思照本宣科。臣坚信,徐大人此前的欺君之言只是不得已而为之,绝非其真实想法。陛下若以这一条而定徐大人的罪,只怕于情不合。”
“欺君就是欺君,岂有得已不得已之分。”张永德反驳道,“若以赵大人所言,但凡有苦衷、有原由便可欺君,那官家威严何在、朝廷法度何在。”
眼见张永德得理不让人,死咬住徐绍安欺君之事不放,而全然不顾一旦双方交恶周军可能会面临的困境,赵匡胤也有些恼火。他不再与张永德纠缠徐绍安是否欺君这个问题,而是把话锋一转,反问道:“张大人一直说徐绍安欺君,那么下官请问张大人,大人认为该当如何处置徐绍安?”
“按朝廷法度,欺君之罪当斩。”见赵匡胤似有妥协退让之意,张永德有些得意的说道。
“那么下官再请问张大人,大人打算如何将徐绍安捉拿归案?”赵匡胤环环相扣的问道。
赵匡胤此问一出,刚才还有些得意的张永德立时傻了眼,因为他之前一门心思想的都是应该如何打压徐绍安、打压“清园”兄弟,而忘记了那个被他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徐绍安其实已经不在周军大营,而是借着为周军筹措粮草的机会远走高飞,早已脱离了周国朝廷的控制,回到了他的那些兄弟身边。如今要想将徐绍安捉拿治罪,唯一的办法就只有从“清园”兄弟手中再把他抢回来,而要想抢回徐绍安,“清园”私兵这一道坎则是非过不可的。张永德虽然是个排除异己的小人,但同时也是个征战多年的将领,“清园”私兵在刚刚结束的那场战斗中所表现出来的实力他是亲眼所见。他就是再自信、再狂妄,也不认为己方的八万人马能够战胜“清园”兄弟那不到两万人的私兵——漫说是战胜,只怕输相有没有辽军好看都很难说。
尽管被赵匡胤问的哑口无言,但为了挽回些个人的颜面,张永德还是想再和对方争辩几句。只是,不等他开口,一直看着自己的两名肱股重臣争来辩去的柴荣终于打破的沉默,心情不佳的他把手一挥,阻止道:“此事事关重大,不可草率决定,且容朕思之,明日再议。”
说完,便起身离座,往后面而去。张永德、赵匡胤及其他文武大臣见状也不敢再多说,只得忙不迭的施礼恭送圣驾。.
&,如果您喜欢京华闲人写的《新宋英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