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正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0827 大国体庞,治军尤难,冠冕唐皇,衣冠正伦,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典选是一个国家能够长期稳定存在的基础制度、国之大典,并不只是因为通过典选制度能够源源不断的选拔吸纳人才投入到国家的管理中来,典选制度本身就是笼络统合社会各个阶层人才的不二法门。

像是直接促使大唐走向最终衰败灭亡的黄巢,就是典选所没能统合到的人物。尽管大唐灭亡的根本原因还是封建社会资源高度集中、阶级完全固化的死循环,但谁跳起来踹上最后一脚,也能给后继的统治者们带来足够的警醒,从而在制度中进行修补。

开设武举是李潼一直都有的一个想法,虽然武举相对于科举来说,所带来的制度回报要低上许多,但对于国家源源不断的吸纳军事人才还是有着相当积极的促进作用。

任何一个政权当中,军队都是一个最为敏感的话题,也获得了历代统治者们最大的关注。但相对于其他的普通社会群体,军队自成一套体系,有着更强的封闭性,所以军队中的阶级固化进程,又要远比社会其他群体更迅速得多。

自西魏北周以来的府兵制,最终大成于初唐时期。但府兵的全盛时期,维持的时间实在不长,到了高宗时期基本上就已经崩溃了。

这也是无可避免的事情,军人本就是一种高危职业,而府兵的生活环境又是一个上下等级极为明确的状态。人如果长期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为了弥补安全感的缺失,那就会热衷于对物质资源的搜索囤积。

所以在原本的府兵体系中,中上层将领们对底层军户的盘剥是非常严重的。许多府兵名为朝廷带甲之士,实则与勋贵家奴无异,在基本的经济利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自然就产生了大量的逃亡。

李潼看过一篇贞观时期的奏章,讲的就是当时已经出现且已经越演越烈的府兵逃户问题。但让他感到诧异的是,这一篇奏章的主旨并不是提议如何制止这种情况,而是建议朝廷对此大可不必过分关注,任由军户逃亡。

贞观时期,正是府兵制的全盛时期,也是大唐国力永攀新高的一个关键时期。在那样的年代下,面对国家根本力量的流失,非但不提议整顿阻止,反而建议放任不管,李潼下意识便觉得这是妖言惑众,唯恐天下不乱。

但是这一篇奏章的作者也不是什么普通人,而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寒门名臣马周。出于对马周这个人物的重视,李潼才耐着性子将这篇奏章看下去。

马周提出这样的观点,自然是有其论据。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阐述府兵为什么会逃亡?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感受到了危机,所以要往自以为安全的地方去躲避。

军户逃亡本身便是一桩重罪,究竟是什么样的危机让这些军户们感觉哪怕犯罪都要比留在军府中还要更加安全?

这才是朝廷需要深刻考虑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一问题,而是单纯的用严刑峻法勒令军户继续呆在让他们倍感忧恐的环境中,恐怕会发生更大规模、更加严重的动乱。

这个危机是什么,马周也阐述的很明白,第一是兵役过重,第二是升进无望,第三就是生产资源被掠夺占有。当下东征西战的戎旅生活已经艰难,前途又没有什么光亮,妻儿父老更无从养活,逃跑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不跑,就算不死怕也要永世为奴。

马周之所以建议朝廷不要严管府兵逃亡,就在于这三个问题实在不好解决。首先第一点兵役过重,每一个帝王都有开疆拓土的美梦,而且当时新建立的大唐周边仍有许多强敌、不得不战,哪怕到了贞观后期,唐太宗都要亲征高句丽。

第二点升进无望也很好理解,战争虽然是危险与机遇并存的事情,但危险又远远大过了机遇。唐太宗亲征高句丽一战,动员极多,但真正在这当中崭露头角的寥寥无几,最知名的便是一个薛仁贵,其余绝大多数都是劳而无功。

哪怕是眼下的王孝杰投身河北战场,虽然河北战事进展顺利且战果辉煌,但王孝杰因为不能当方面统军之用,也只是溜了一圈腿,顺便被剃了须发。

军队中本就阶级森严,普通小卒想要通过战争获得阶级跃迁的机会,不是没有可能,只是这可能实在太小了。绝大多数人终此一生,就算侥幸不战死沙场,往往到老也只是一个营卒而已,了不起混到一个伍什兵长,已经是没有特殊际遇的情况下能够达到的极限。

至于第三点生产资源的失去,则就更加无可避免了,均田制逐渐没有了实施的基础,这是整个国家大环境所决定的。当闲置土地越来越少,能够分配给军府的就更少,还要面对军官勋贵们的盘剥,府兵们的生活处境可想而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贴身医仙

流浪的零零穆

殷少,别太无耻!

千虞姬

剑尊叶玄

青鸾峰上

网游之职业人生

天佐

神级选择系统

她像只猫

大明孤狼

流浪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