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七十七章 复北归(中)
午后方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六百七十七章 复北归(中),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午后方晴,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没事找抽的。
大会折腾了三天。主要是让大家呆在一起喝酒聊天,然后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似乎是儿戏,可在这个胡闹之中,许多人确实产生了一些友情。而且蛮首们又吃又喝又拿的,很激动,带着汉人活动,欢快团结的气氛浓厚无比。
这才将一些老者送回去,事情没有完。派了一百余人,带着车辆与印发的传单去了福建路与浙西。
在两地各州县巡视,先是派发传单,说明移民措施,各位尽管放心来。条件只有一个,带足到广南东路路上吃的干粮,到了广南东路,什么也不用担心了。修一修道路与水利,这不是为朝廷而修,是为你们自己修建的。每工每天给米一斗,钱二十,布一尺,满一月工给肉六斤,绢五尺,还是田瑜的薪酬待遇。妇人与老者算是六分工,苦一苦,第二年的吃穿都有了。另外官府免费供给其生产用具与耕种工具以及种籽,每户若十口人以上者,给水田五十亩,旱田六十亩,五口人到十口人的降十亩,五口以下者再降十亩。这些田作为永耕私田。而且宣传了两广的税务,蛮汉一样待遇,一亩地仅税两斗粮,没有任何加耗支移,要么供绢四尺,或者税钱四十文钱。再者便是兵役,三丁户者才抽一丁,冬训,当作土兵,给予一些物质奖励,免其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任何两税附加税务。
不算太高的税务,若是一户人家真正拥有四五十亩良田,在宋朝中原也算作是四等到三等户了,一年税务不足两缗钱,很轻的税务。也不敢收太高的税,打消百姓的积极xìng,蛮人也不会同意。
真正的收益,郑朗是将眼光放在商税与各种作监、司的收益上,就连专营郑朗也不大感兴趣,当然也不敢放弃专营。国家这几十年内用钱的地方太多太多。
并且与江东圩不同,耕地分完,什么也没有了。未来孩子多,还是这么多耕地。两广却有无数发展空间,一百年两百年都不会缺少耕地,只要去了两广,再也不担心孩子多,长大后没有耕地种养不活,而将亲生子女活活掐死溺死的悲惨事件发生。
最后一句,那是活活击中福建路老百姓脆弱的心田。
又在车子上竖着一幅大木板,上面标注着广南东路未来的规划。
一州一县走过去,一路敲锣打鼓,引起无数百姓围观询问。再加上那些老者回来宣传,前面车子刚走,后面就有百姓收拾行李,典卖家当,带着辎重往广南路迁移。
条件真的不高,自己仅带路上的食物,这还是能够办到的。只要一到广南东路地界,马上就有官员安排去处。这两处百姓勤劳,可过得也最苦,本来田地就少,寺院占田,地主占田,福建路寺院占田达到耕地的六分之一,要命的还全部是良田,浙西比例也很高。所以郑朗前去杭州排佛,危害太严重了。可无路可活,许多人不得不出家为尼为僧,到寺院寻找一个活路。于是形成一种恶xìng循环。尽管僧尼没有几个真正做到清心寡yù,永信大师还狎jì被公安活捉了呢,况且普通的僧尼。但有多少人真正愿意做僧尼?好吃懒做,不思上进的人,或者真正寻求佛法的人占的比例终是少的。
再加上地主的占地,还能剩下多少耕地在普通百姓手中。为了活路,浙西与福建路百姓与山争田,与海争田,各种手段即便是郑朗的前世,也望尘莫及。
其实这些老百姓一个个就是土专家,以他们种种神鬼莫测的手段,一旦全部拥挤到两广,只要没有蛮人之危害,没有瘴疠之担忧,即便五岭,他们也有手段让五岭改天换地。因此,那些老者们被郑朗派人请到岭南后。根本就不问水利与道路的事。俺们说不定比你更jīng通。
重要的原因,还有一个,郑朗。
江东圩大家看到了,整个宋朝最富的地区乃是京城与杭州,其次才到成都、扬州、苏州、鄂州这些地方。农业永远干不过工商业。但最幸福,贫富悬差最小,各户几乎全部能保持温饱。小康比例最高的地区还是江东圩。在郑朗带导下,圩堤尽种柳植桑,沟渠井然。不但富足,风景如画。看到结果,再想去。去不了,没有地给你耕种,去有何用。
况且在郑朗背后,还有三白渠,黄河淤田,水利法等一连串的政绩。
这个信誉同样是宋朝的一个名牌产品,质量绝对能保证。
之后还有一个六千万缗钱。
一时间,去向广南东路的道路上挤满了各家各户,有的贫瘠地区几乎顷刻间少了一半百姓。许多大地主大寺院捶胸顿足,然后寻求官员进行阻止。不然马上没有佃户耕地了。
但那个官员敢阻止,不仅是郑朗主持的事务,朝廷又下了明确旨书,让各州各县官员配合此次移民计划,那个官员有胆量逆风而行?
并且在他们心中。也想这些贫困户离开一些,不然境下也难以治理。想要政绩,要仁民,要爱民,要让百姓丰衣足食,可是百姓连耕地都没有。难道将自己薪水拿出来养活他们?郑朗在中书时又下过命令,各州县以百姓富足为己任为政绩,别要弄出什么税务了,税务再高,百姓不开心,不承认你这个政绩。因为那几年国家情况在转好,赵祯默认了这种政策。所以在一些官员心中,反而认为这些贫困户走得好,走得妙。
朝堂大臣们接到下面的消息,一个个哭笑不得。
只有庞籍每天提心吊胆,省怕郑朗弄去四十万户,五十万户,那得多少钱帛安顿?
百姓疯狂地涌来,鲍轲的担子无疑重了。郑朗留在广州,配合鲍轲工作。
这次移民一直到明年二月份才中止,正好深秋到冬天、初这段时间瘴疠不严重,便于各种水利动工,二月份耕生产。但既然打算来了,冬天也就来了,不可能等到天的,有,会很少。
即便郑朗配合,鲍轲压力依然很重。
其他官员也好不了,于是郑朗从书院里抽调三十名有基础,德cāo比较好的学子,让他们来到广州,让他们跟随自己观摩学习,进行载培,准备将他们分配到各县担任主薄等职务。
也有更优秀的汉人,但为了民族融合,不得不以蛮人为主。事实这项措施,更赢得许多熟蛮的信任。
而且跟在郑朗后面,等于同郑朗有了一些牵连,各县官员不能小视,不然会产生排斥心理,反而不妙了。
在一片忙碌中,大理使者又到了广州,带来一个人头,“侬智高”的。天知道是谁的,郑朗根本没有打开盒子,大约用石灰保存,可不想看这个恶心的东西。推开盒子,说道:“高使者,某接到狄将军的信,这个人头不是侬智高的。”
大理的使者快要急哭了,迫于无奈,返回去寻找侬智高,但上哪儿找去。想审犯人犯,人犯又交给了狄青,无从审问。只好寻找一个相似的百姓,将他杀死,冒充侬智高,让宋朝退军。到狄青哪里,狄青说不是,让他来找这个宰相。这个宰相又说不是,这回怎么办?
郑朗呷了一口茶说道:“不过某听到一些传言,说侬智高乘乱逃到梅山蛮去了。”
使者先是没有反应过来,怎么又到了梅山蛮哪里?一会儿终于悟出来,心中狂喜,梅山蛮好啊,差一点想跪下来抱着郑朗的大腿痛哭。连连说道:“是啊,是啊,我也听说了。”
“那这个人头是怎么一回事?”
“……”
“说。”
“郑相公你别为难我们大理了,我们大理是贵国的蕃国,对贵国忠心耿耿,没有得罪贵国啊。”
“那为何收留侬智高与阿侬?”
“那是边境地区,我们管不到。”
“和泥都过了三江口,属于你们大理核心区域,如何说它是你们大理边境,难道你们大理想将最宁府与石城郡割让给我们宋朝?”
使者又急得要哭,大理总共才十几个郡与府,最宁府与石城郡乃是东边两郡,面积很大,这个怎么能割让?哭丧着脸,说道:“郑相公,你倒底想要什么?说吧。”
俺将脖子伸出来,让你宰割行么?
“好,要求我们退兵行,第一个条件,别弄一个假人头糊弄我们宋朝。”
“是,是,侬智高逃到梅山蛮了,我们大理没有本事,未捉到。”
鲍轲与周沆差一点晕倒,这个侬智高怎么逃到梅山蛮,难道他长了翅膀?
“第二个,划分边界线,以后互不侵犯,也不准收留对方任何一个部族,以免产生误会。”郑朗说着递来一张地图,上面清楚地标注着两国边境线,宋朝这边以特磨道、自杞、罗殿、罗氏、乌撒部、乌蒙部、马湖部、龙游、黎州为线,大理那边以最宁府、石城郡、东川郡与建昌府为线,划分两国疆域线。
特磨道、自杞等部族,除了黎州少数地区外,大多数弄不清楚归属,他们倒向大理就是大理的,倒向宋朝就是宋朝的,这次严格将他们划为宋朝疆域。占了大理一些小便宜,也能说得过去,更没有要求最宁府四州郡任何一处地盘。
但这个划分后,大理便不可再收留这些部族,对宋朝管理这些地区会十分有利。
大理的使者哭丧着脸,想了想说道:“我同意。”
不同意怎么办呢?再不同意,那摆明了是想对宋朝继续使一些小手段。
郑朗继续说道:“第三条便是扩建茶马古道。”
“不可,”大理的使者尖叫起来。(。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