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七十三章 金桥银路,重生之商海惊涛,文心虫,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2003年7月的上海异常炎热,而更火热的则是沿海一带的炒房热潮。这时候“温州炒房团”的大名已经在沪上叫的响亮无比。而这一天有“上海四公子之首”称呼的上海云海集团董事长汪云起在和平饭店大摆筵席,设宴招待沪上名流,其中就有不少这波地产热潮中的最出彩的大佬。
温州炒房团的出现对于国内98年才全面放开稍显稚嫩的房地产市场的催生有着极大示范效应,改革初期,温州人就以敢为天下先的勇气迈入了市场经济的大门,经过二三十年的财富积累,当地已经成为国内对海外批发各类出口小商品的大市场,占据了世界某类小商品绝大部分份额的打火机之乡、皮带之乡等美誉后面代表的是其掌握的民间资本高达6000亿元之巨!
敢闯敢干的温州商人发达之后就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在国内目前缺乏合适投资渠道,股市期市投资风险很大的情况下,温州人以特有的商业头脑盯上了方兴未艾的国内地产市场。尤其是对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房产最感兴趣,经常采取组团方式杀入当地房市,一出手就购买下选中的整个楼盘,出手之阔绰和拍板之迅速都让当地人目瞪口呆。
温州人炒房,最初是拿自家门口的楼盘试水。1998年到2001年,温州的民间资本大量投入当地房地产炒房,促使当地房地产价格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市区房价快速从2000元/平方米左右,飙升到7000元/平方米以上,让国人第一次领教了温州炒房团的能耐。
2001年8月18日,第一个温州购房团共7人浩浩荡荡开赴上海,三天就买走了100多套房子,5000多万元现金砸向上海楼市,让一向自诩是全国老大的上海人都对温州炒房团谈虎色变。此后温州资本还大举进入杭州、青岛、北京、沈阳等城市,温州炒房团所到之处,当地房价顿时一路狂飙,地产商简直笑不拢嘴,而买房的人则对温州炒房团炒高当地房价怨声载道。一时间,“温州炒房团”被议论纷纷,除了“暴发户”的头衔外,还获得了“房产蝗虫”的称呼。
温州炒房团的出现对国内地产市场升温起到了很大推波助澜作用,其抱团投资实力的确非同凡响。不过他们作为汪云起宴请的主要客人,还不能说是富甲天下。宴席上能坐在汪云起身边那一桌的非富即贵,除了温州炒房团的几位幕后主脑外,另外几人的身份更加不得了,他们都是沿海江浙沪一带承包路桥生意的大老板。
建筑行业里有句话叫“金桥银路铜房子”,意思就是说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相比普通的房屋建设,路桥项目才能赚到大钱。此时国内一般地产项目投资不会超过亿元,而路桥建设一般属于国家投入的大型工程项目,动辄就是数十亿的投资规模。
这在有心人眼里当然是油水丰厚得多,有了高利润驱动,与此相关的审批、征地、建设、招投标等多个环节都被人盯上,伺机下手。只要会算账的人都能得出结论,送礼人哪怕动辄送出几十万上百万去打通关节,只要能承揽到项目,随便黑心一把,这赚来的利润也远远超过送出去的钱,不少当地人受到各种政治势力的指派,看准机会上下其手,凭借关系很快就能一夜暴富。
据官方公布的数据,自1997年我国大规模开发建设基础设施开始,到2005年的8年时间内,先后有17名省市级的交通部门领导落马,甚至出现同一个省份的交通厅厅长连续几任前“腐”后继的情况。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就是因为在路桥等大型工程项目中的利润太过丰厚,自然引起了各方势力的垂涎,这也造就出了一批亦官亦民的“红顶商人”。
汪云起现在是上海滩也算是跺跺脚抖三抖的大人物,他亲自设宴招待,即使那些自视甚高的炒房团头头和路桥公司老板也要买几分面子。国人都喜欢在饭桌上谈生意,尝过和平饭店的珍馐美味后,酒过三巡,大家趁着些醉意,言语之中也就放得很开,谈起风花雪月来也没了太大顾忌。
其中温州炒房团一位叫吕乐平的大佬就被汪云起刻意引导,从女人好车上谈起了现在富豪们的新娱乐,就是欣赏地下拳赛的野蛮刺激。不过比起他在东南亚某地参与当地黑市拳赛赌局来,国内的地下拳赛还差的很远。他说起当时看到现场打斗的血腥和刺激真是感觉热血沸腾,和当地富翁为胜负一掷千金的紧张更是让人肾上腺激素猛增,真比赚大钱还要快活,最后可惜当时自己没找到合适拳手,最后还是输给对方一筹,他很不服气,耿耿于怀想要去扳回场子。
另外他还提到听说在欧美等地的黑市拳赛相对正规,赌注更高,一注押上百万美元都稀松平常,听起来都心生向往,只可惜没有门路不得其门而入。在一旁的几位路桥老总都对他喜欢这种血腥变态的运动嗤之以鼻,但听到这黑市拳赛的赌局居然玩得如此之大,都颇有些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