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章 运气极好的曹操,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黑风洞,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孔明曾言,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徐庶回忆着诸葛亮的说法,然后才说道,“刘景升确为守户之犬,然终究是荆州之主,吾主虽有意,却也无朝廷诏令,又无大义之名,此荆州不可取之一也。刘景升与我主玄德公以兄弟相称,我主仁德,亦不忍夺同宗基业,做那无情之人,此荆州不可取之二也......却不知孔明可有良策,既可保我主名声情义,又可让我主坐稳荆州?!”
简单来说,就是现在刘备势力薄弱,硬打肯定打不过。
而刘表这个荆州牧是朝廷任命的,他占据着大义名分,又至少在名义上是跟刘备兄弟相称,有同宗之情,这要是反目夺取刘表基业,刘备的名声势必会受到影响。
刘备在这个乱世的立身之本就是仁义,失去这个立身之本,后果可是很严重的。
可诸葛亮却是不以为然。
刘备这個人确实仁义,但他的仁义,是给百姓的,是给支持他的人的,并不是无条件的给所有人仁义。
说到底,刘备依然是这个乱世中的一方诸侯,并不是什么圣母。
仁义刘备有,但狠辣果决刘备也不缺。
现在的局势下,刘备只需要获得荆襄世家的支持,有没有所谓的朝廷任命,其实都不重要。
曹操可以说“奉天子以令不臣”,他刘备也可以说是“奉衣带诏讨贼”嘛,找个借口的事儿,不难。
再者说,当初刘表匹马入荆州,难道真的就靠汉灵帝的诏书,又或者是靠荆州牧的大印么?!
那些只是表面上的东西,刘表真正在荆州坐稳了,是靠着蔡蒯两家的支持,是靠着自己狠辣的手段,诱杀了数十个宗族豪门的首领。
没有这些个托底,刘表根本坐不稳荆州。
同样的道理,刘备要坐稳荆州,有没有朝廷任命不重要,只需要跟荆襄世家搞好关系,得到荆襄世家的支持就行。
徐庶的问题,在诸葛亮看来,完就是在故意找茬。
“此事也能难倒元直么?!”诸葛亮微微一笑,说道,“如今刘景升年岁已高,将来若是荆州有变,左将军难倒会坐视不理?!”
有些话不用说的太明白了,大家都懂。
诸葛亮那意思,刘表现在年纪大了,这两年襄阳城中的人都知道,刘表露面的时间越来越少,估计是撑不了多久了。
而刘表一旦过世,荆州内部肯定会不稳,而到了那个时候,刘备就有借口维持荆州内部稳定,出兵入襄阳,操作的好,可以直接用“兄终弟及”的方式接手荆襄。
最不济,刘备还可以通过扶持刘表的儿子上位,到时候不管是刘琮还是刘琦上位,为了回报刘备,肯定会对刘备委以重任,而如果刘备此时又获得荆襄世家的支持......之后的事情还需要他诸葛亮来教么?!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自然就心领神会了,徐庶也打算放过这条,开始下一次发难。
但张溪有点忍不住了,出言问道,“若北方曹贼闻的荆州有变,趁势南下......又该如何是好?!”
徐庶顿时眼睛一亮。
刚刚就盯着荆州的这一亩三分地了,确实,北方曹操的反应,也得考虑进去啊。
果然这次带张溪来见孔明的决定,是对的。
徐庶抬眼看看诸葛亮,意思是这个问题你打算怎么回答。
诸葛亮也是微微沉默,思考了良久,这才说道,“北方袁氏二子虽为豚犬,然袁氏却有恩加于河北豪强,曹贼想要平定河北,恐也需费些时日......”
诸葛亮的意思是,曹操没那么快平定河北。
可张溪急了啊......就河北那几个歪瓜裂枣的,能让曹操耽搁这么久已经很不容易了。
“先生此言差矣!”张溪摇头,说道,“自去年起,曹贼破高干,收张燕,破袁熙袁尚,威逼袁谭,驱逐辽西乌桓。现如今,袁氏二子已穷途末路投奔塞外乌桓,曹贼更是打算亲征塞外,扫平乌桓......何来费些时日之说?!”
诸葛亮在荆州呆着,又不在荆州的核心管理层,他收获的消息,多少有点延迟。
虽然诸葛亮也知道曹操平定了高干张燕,但并不知道袁氏二子这么快就已经被击破,走投无路之下投奔了乌桓,更不知道曹操居然这么大魄力的直接打算亲征乌桓。
这年月的四方蛮族虽然都是弱鸡,但曹操居然要率领大军亲征,跑到塞外客场作战,打算一举解决北方边患.....这个诸葛亮是真的没想到。
这时候的诸葛亮还不是后来那个殚精竭虑的诸葛丞相,也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也有一天会“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曹贼若真的亲征乌桓,倒也不是一件坏事!”诸葛亮想了一下,说道,“劳师远征,虽能建立不世功勋,却也容易将士疲惫,粮草不济......更何况河北新定,人心未附,曹贼必不敢轻离河北,南下荆襄。若如此,玄德公便有足够的时间......”
“若曹贼当真平灭乌桓后南下呢?!”张溪迫不及待,不惜打断诸葛亮的话头,说道。
诸葛亮微微有些不满,这年月打断别人说话可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但诸葛亮还是认真想了一下,说道,“此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尔,又有何惧?!”
“若此时,刘景升亡故,荆州动荡,曹贼又协大胜乌桓之势,亲帅大军南下......则如何?!”张溪继续问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