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九十八章 诸葛亮的态度,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黑风洞,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话问的,要是张飞在场,非跟庞统急眼不可。
诸葛亮也是没想到,庞统居然问的这么直白,有点哭笑不得,但还是给出了答案。
“有元直和伯舆在彼,何愁此事?!”
那意思,就算关羽有个万一,徐庶和王基还在呢。
徐庶在荆州也同样镇守了十几年了,而且以徐庶的性格来说,他可比关羽更好打交道。
而即使徐庶之后会有所调动,还有王基在呢。
王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比徐庶更加符合荆州世家们的胃口王基可是大儒郑玄的弟子,妥妥的名门之后,在某种程度上,王基更加懂得世家们需要的利益点在哪里。
可比一个粗鄙武夫和一个寒门出身的文人要更加符合世家们的审美。
诸葛亮都说成这样了,庞统自然也不好再继续问下去了,毕竟这些事儿,已经足够庞统去回复那些荆州世家们了。
你总不能要求诸葛亮当了丞相后,就把所有的好处都给到荆襄世家,又或者改变立场,彻底倒向世家一面吧?!
天子对世家是什么态度,其实大家都知道,荆州只是希望得到一个未来的保障,保障他们能在大汉集团内部,获得不低于当前利益的权利和话语权而已。
即使再对刘备有意见,但荆州世家终究是如今大汉内部的第一政治势力,只要能保住这个地位,那么荆州派对诸葛亮,也只会以支持为主,而不是持反对意见。
毕竟,诸葛亮可以说是大半个荆州人,他当丞相,荆州派总是比较容易获利的。
解决完荆州派这边,诸葛亮转向法正。
“北伐之时,辛苦孝直和子初坐镇汉中。然孝直与子初皆有正务,不可久留汉中亮以为,江州督李严,治理江州期间,军政皆宜,汉中之地,正需此等大才镇守。待来日,亮上表天子,以李严为汉中太守,孝直以为如何?!”
这就是诸葛亮对东州派做出的妥协。
就李严那货前段时间的举动,没给他贬官处理,都算是看在法正的面子上了。
如今诸葛亮却愿意出面,表奏李严为汉中太守看似,从江州都督变成汉中太守是贬官了,但实际上,汉中的战略地位可比身在后方的江州重要的多,汉中太守的职权,可比江州都督要大的多。
这是明贬实升的操作,既可以表达天子对李严的不满,同时也能安抚东州派的情绪。
法正思考了一下,微微点头,并没有异议。
但随即,法正又加了一句。
“吏部尚书空缺已久,我欲向天子建议,擢升吏部左侍郎董和为吏部尚书,不知中书令意下如何?!”
法正这话说的就有技巧了。
不是问未来的丞相,而是以尚书令的身份,询问现任中书令。
六部主官的任免,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由尚书令和中书令决定的,两人最多有建议权,真正做决定的,是天子。
但如果诸葛亮继任丞相,那么按照刘备对丞相的定义,丞相在这个事情上,是有一定的决定权的。
明面上,法正是在寻求诸葛亮的建议,实际上,法正就是在问诸葛亮要一个承诺。
而诸葛亮微微皱眉,陷入了思考。
说实话,诸葛亮是不太喜欢这种私下决定朝廷官员任免的事情的,毕竟当今天子是刘备,他也还没有真正当上丞相,拥有开府治事,总摄三省六部的权利。
可法正这话,诸葛亮是真的不好回答,因为明面上,法正只是在寻求诸葛亮的建议而已。
再一个,法正如果提议别人,还可能算是私心试探,但董和这是一个能力出众,忠心任事,同时又讲究赏罚分明的人,非常的对诸葛亮的胃口,由他出任空缺的吏部尚书一职,倒也算用人得当。
因此,诸葛亮认真思考以后,才对法正说道,“亮可与孝直一同上奏天子,请求天子准许。”
这是既回答了法正的问题,同时也是向法正表达了自己的私心——丞相再大,大不过天子去。
法正闻言,微笑着点了一下头,不再说话。
搞定了法正之后,诸葛亮再次看向黄权。
“公衡之言,亮知之。只是,为官施政,心存百姓本是正理,又何分蜀中,荆州?!益州乃国都所在,当为国之典范,还请公衡代亮转达对蜀中各家问候,望他们以国为重,多行善事,展现国都典范风采,莫要因小失大,贻误自身。”
黄权一听,脸色都变了。
好嘛,对荆州派,对东州派,你丫都能做出承诺和妥协让步,到了我们益州派这边,你丫这么强硬的?!
这不就是让益州世家们掂量掂量,好自为之么?!
黄权一顿憋屈,但偏偏没办法除非益州世家们联合起来造反,否则的话,还真的拿诸葛亮一点办法都没有。
可造反的理由就为了反对诸葛亮出任丞相?!
这也太儿戏了。
甚至问题在于,诸葛亮搞定了朝中占据高位的荆州派,又安抚了身在益州,影响力同样不小的东州派益州派就算想造反,也掀不起多大浪花来啊。
看看黄元的下场就知道了。
黄权这顿憋屈的,想反驳,但又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但紧接着,黄权就不觉得憋屈了。
“公衡劳苦功高,对天子忠心可嘉,亮亦知之。故此,亮欲表奏天子,以公衡为雍州长史,配合元长,处理此次雍州迁民军屯之事,不知公衡可愿当此重任?!”
特么下次有甜枣的话,你倒是先说好不好!!!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