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风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临阵指挥对决,在三国的非咸鱼生活,黑风洞,海棠文学城),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然后司马懿思考了一会儿,再次下令,让前军回撤,跟左右两翼的军队形成一个倒马蹄型的阵型,吸引汉军主动出击。
根据司马懿的观察,诸葛亮的这个八阵图,应该是那种攻防一体,但攻防必须一体的阵型。
也就是说,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诸葛亮的八阵图是不能进行拆分的,必须保持阵型的完整性,要进攻就军一起压上,要防守就是军一起结阵防守。
所以司马懿才会采用这样的方式,利用倒马蹄的阵型,吸引一部分汉军进入到倒马蹄的内部,然后用左右两翼的士卒关门,前军反攻,争取歼灭一批汉军,破坏这个阵型的完整性,从而起到破阵的效果。
司马懿的应变不慢了,临阵指挥也非常的快速但就一个问题:如果八阵图是只能体进攻,体防守的阵型,诸葛亮何必费那么大的心思去研究。
八阵图,本来就是两套轮转变化的套路的,一套是外阵变化,一套是内阵变化。
一看司马懿主动后撤,让出最重要的战场中间位置,诸葛亮微微一笑,当下也不客气。
等到八阵图轮转到攻坚能力最强的苗刀兵出现在战场正中间时,诸葛亮立刻下令苗刀兵强攻,然后八阵图军前压,从圆形八阵图变阵成线性八阵图。
外阵停止轮转,以苗刀兵和刀盾兵作为前锋,追着魏军的后撤脚步进攻,而内阵的各兵种依然轮转,只是因为阵型由闭合型变成开放型后,轮转的幅度更大了一些,兵种变化的周期更长了一些而已。
这么一搞,司马懿顿时被动了。
没办法啊,司马懿吃亏的地方不是自己的指挥能力不行,而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可以随意变换战场兵种配置,同时还能保持住战斗力的奇葩阵型。
苗刀兵和刀盾兵强攻,辅以后方不停变化的长枪兵和弓弩手司马懿的左中右三军,被面压制。
现在还能挺得住,是因为自己兵力还有优势,汉军没有办法那么快的解决掉眼前的敌人。
但如果给诸葛亮足够的时间,等到中路的苗刀兵杀穿了魏军中路的那一万余人的前军那自己的整个阵型,就要彻底崩溃掉了。
这种情况下,司马懿也没办法了,他无法再顾忌到诸葛亮是否还有后手,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前军不能被汉军击破司马懿把自己留下的五千预备队,投入到了中央战场。
同时,司马懿立刻下令,左右两翼的士卒就地展开反击,争取尽快的合拢倒马蹄阵的缺口,先围剿掉闯入倒马蹄阵的汉军所部。
其实说白了,现在司马懿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来调整应变的手段了,就是单纯的仗着人多拼消耗,看到底是谁先受不了伤亡,坚持不下去。
而诸葛亮呢这会儿诸葛亮也有点皱起了眉头。
原因很简单,进攻的效果,并不是太好。
没办法,自己手头的兵力不够或者说的明白一点,是大汉北军的兵力不够。
八阵图,对士卒的要求很高,要求士卒必须非常熟悉内外两阵的轮转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出来。
但现在战场上的八阵图,外阵基本都是大汉北军精锐,但内阵只有一小部分是原本的大汉北军,剩下的,大部分都是南阳郡兵。
南阳郡兵是新招募的士卒不说,他们也没有经过任何八阵图的配合操练。
如果是闭合型的防守阶段,让他们在内阵中,根据自己的指挥和一部分北军士卒的引领,小范围的跑动变化阵型,问题倒还不大,最多就是阵型运转有些生涩罢了,简单的战术配合还是能打出来的。
但现在是开放型的进攻阶段,这些南阳郡兵就有些应付不来了。
一方面,是南阳郡兵没有接受过八阵图的操练,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靠诸葛亮指挥或者是身边的北军士卒提醒阵型流转的速度太慢,不能及时到位,无法有效的配合外阵的队友杀伤敌军。
另一方面,在开放型的进攻阶段,所有士卒都会受到敌军的直接威胁,南阳郡兵又要保持阵型轮转,又要应对敌军的直接威胁,有点应付不过来。
如果是这样,倒也罢了,虽然外阵的伤亡会变大一些,但慢慢磨也不是没有获胜的机会。
最要命的是,随着战事进入到白热化的搏命阶段,南阳郡兵慢慢的有些跟不上阵型轮转的要求,甚至在轮转过程中,出现了自身阵型松散的问题。
也就是说,南阳郡兵有些顶不住了,无法在内阵变化中给到前军太多的支援,这就导致了外阵的大汉北军,已经陷入到了独力维持战局的地步。
这个八阵图,眼看着是摆不下去了。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